急性淋巴結炎
A+醫(yī)學百科 >> 疾病百科 >> 炎癥 >> 急性淋巴結炎 |
急性淋巴結炎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等化膿菌沿淋巴管侵人淋巴結所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炎癥,
多繼發(fā)于其他化膿性感染病灶,如癤、足癬等。臨床早期表現(xiàn)為淋巴結腫大、疼痛或壓痛,初期尚可推動可推動,后期多個淋巴結粘成連硬塊,不易推動,表面皮膚常有發(fā)紅和水腫,壓痛明顯,嚴重時常伴有畏寒、發(fā)熱、頭痛、全身不適等癥狀。病變常見于頸、腋窩、旗股溝部。頭、面、口腔、頸部和肩部的感染可引起頜下及頸部淋巴結炎;上肢、乳腺、胸壁、背部和臍以上腹壁的感染引起腋窩淋巴結炎;下肢、臍以下腹壁、會陰和臀部的感染會引起腹股溝部淋巴結炎。患者可使用抗生素,已形成膿腫者應及時切開引流。處理原發(fā)病灶。
本病當于中醫(yī)學“療瘡”、“胯腹癰”等范疇。其病是因素有臟腑積熱,復經(jīng)外傷感染風邪,致氣滯血瘀、火毒凝結為患;或因飲食不節(jié),脾運化失職,水濕停于肌腠,郁而化熱,熱傷脈絡而發(fā)病。如處理不及時可形成膿腫,因此需要早期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是本病的關鍵。
目錄 |
臨床表現(xiàn)
1.早期淋巴結腫大,疼痛和壓痛,可活動;
2.后期往往多個淋巴結粘連成硬塊,不易推動此時表現(xiàn)皮膚常紅、腫、壓痛明顯,并合有畏寒、發(fā)熱、頭痛、乏力等全身癥狀,如得不到及時控制,可形成膿腫。
3.以頸、腋窩和腹股溝等部位多見?! ?/p>
辯證分型
風熱襲表型耳后或頸側淋巴結腫大疼痛皮色不變或微紅推之可移壓痛明顯有惡寒發(fā)熱頭痛肢楚等癥舌淡苔
薄白或薄黃脈浮數(shù)。
熱毒熾甚型局部紅腫掀熱疼痛劇烈腫塊固定推之不移或按之波動應指伴高熱面赤口渴胸悶納呆溲赤便秘舌紅苔黃或黃膩脈洪數(shù)或滑數(shù)。
余邪膠滯型局部掀痛已退腫塊僵硬不消按之稍有痛感全身癥狀多不明顯舌紅苔薄脈虛數(shù)?! ?/p>
診斷依據(jù)
受累區(qū)域淋巴結腫大,壓痛,局部皮膚發(fā)紅,腫脹,化膿后可出現(xiàn)波動感。
可伴畏寒,發(fā)熱,頭痛等全身癥狀?! ?/p>
治療原則
及時治療原發(fā)病源。
形成膿腫時,及時切開引流。
有全身癥狀者,可給以抗生素。
用藥原則
早期病人以口服“A”項中抗生素為主;
合并全身癥狀者可改肌注或靜滴“A”+“B”項中藥物;
“A”類抗生素不能控制時,改用“C”類抗生素或可數(shù)種抗生素與聯(lián)合應用,并給予支援治療?! ?/p>
輔助檢查
早期可以“A”為主;
后期合并全身癥狀時“A”、“B”協(xié)同?! ?/p>
防治
急性淋巴結炎治療的重點是積極處理原發(fā)病灶。注意休息,局部可采用濕熱敷和外敷藥物治療。飲食宜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多吃一些清熱解毒的食物。如綠豆湯、馬齒莧粥、西瓜皮粥、絲瓜、芹菜等。多飲一些清熱的菊花茶、金銀花茶、秋梨膏等。忌食辛辣燥熱的食物,如韭菜、辣椒、蔥、姜及煙酒,也忌食海腥、羊肉等發(fā)物。
|
|
關于“急性淋巴結炎”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