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學總論/急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結炎
醫(yī)學電子書 >> 《外科學總論》 >> 外科感染 >> 軟組織的急性化膿性感染 >> 急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結炎 |
外科學總論 |
|
【病因和病理】致病菌從損傷破裂的皮膚或粘膜侵入,或從其他感染性病灶,發(fā)癤、足癬等處侵入,經組織的淋巴間隙進入淋巴管內,引起淋巴管及其周圍的急性炎癥,稱為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管腔內有細菌、凝固的淋巴液和脫落的細胞。如急性淋巴管炎繼續(xù)擴散到局部淋巴結,或化膿性病灶經淋巴管蔓延到所屬區(qū)域的淋巴結,就可引起急性淋巴結炎。如上肢、乳腺、胸壁、背部和臍以上腹壁的感染引起腑部淋巴結炎;下肢、臍以下腥壁、會陰和臀部的感染,可以發(fā)生腹股溝部淋巴結炎;頭、面、口腔、頸部和肩部感染,引起頜下及頸部的淋巴結炎。急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結炎的致病菌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
【臨床表現】急性淋巴管分為網狀淋巴管炎和管狀淋巴管炎。丹毒即為網狀淋巴管炎。管狀淋巴管炎常見于四肢,崦以下肢為多,因為它常并發(fā)于足癬感染。
管狀淋巴管炎可分為深、淺兩種。淺層淋巴管炎,在傷口近側出現一條或多條“紅線”,硬而有壓痛。深層淋巴管炎不出現紅線,但患肢出現腫脹,有壓痛。兩種淋巴管炎都要以產生全身不適、畏寒、發(fā)熱、頭痛、食欲不振等癥狀。
急性淋巴結炎,輕者僅有局部淋巴結腫大和略有壓痛,并常能自愈。較重者,局部有紅、腫、痛、熱,并伴有全身癥狀。通過及時治療,紅腫即能消退,但有時由于瘢痕和組織增生,可遺留一小硬結;炎癥擴展至淋巴結周圍,幾個淋巴結可粘連成團;也可以發(fā)展成膿腫。此時,疼痛加劇,局部皮膚變暗紅、水腫,壓痛明顯。
【預防】及時處理損傷,治療原發(fā)病灶如扁桃體炎、齲齒、手指感染及足癬感染等。
【治療】主要是對原發(fā)病灶的處理。本病早期作抗炎治療。急性淋巴結炎已形成膿腫的,應作切開引流。
![]() ![]() |
|
出自A+醫(yī)學百科 “外科學總論/急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結炎”條目 http://www.yibo008.com/w/%E5%A4%96%E7%A7%91%E5%AD%A6%E6%80%BB%E8%AE%BA/%E6%80%A5%E6%80%A7%E6%B7%8B%E5%B7%B4%E7%AE%A1%E7%82%8E%E5%92%8C%E6%80%A5%E6%80%A7%E6%B7%8B%E5%B7%B4%E7%BB%93%E7%82%8E 轉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于“外科學總論/急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結炎”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