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另类小说,无码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家一级黄片,双飞视频

黃芩

(重定向自山茶根
跳轉(zhuǎn)到: 導(dǎo)航, 搜索

黃芩
Huánɡ Qín
黃芩
別名 山茶根、黃芩茶、土金茶根、腐腸、黃文、虹勝、經(jīng)芩、印頭、內(nèi)虛、空腸、元芩、妒婦、子芩、宿芩、條芩、黃金條根
功效作用 實火,除濕熱,止血,安胎。治壯熱煩渴,肺熱咳嗽,濕熱瀉痢,黃疸,熱淋,吐、、崩、漏,目赤腫痛胎動不安癰腫疔瘡
英文名 Baical Skullcap Root
始載于 吳普本草
毒性 無毒
歸經(jīng) 心經(jīng)、膽經(jīng)、肺經(jīng)、大腸經(jīng)
藥性
藥味

  

目錄

植物介紹

【拼音】huáng qín

【性狀】本品呈圓錐形,扭曲,長8~25cm,直徑1~3cm。表面棕黃色或深黃色,有稀疏的狀細(xì)根痕,上部較粗糙,有扭曲的縱皺或不規(guī)則的網(wǎng)紋,下部有順紋和細(xì)皺。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斷面黃色,中間紅棕色,通稱子芩,以清火養(yǎng)陰為主;老根中間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狀或已成空洞,稱枯芩,以清火敗毒為主。氣微,味苦。

性味與歸經(jīng)】苦,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jīng)。

【功能與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

【臨床應(yīng)用】

1. 用于濕溫發(fā)熱、胸悶、口渴不欲飲,以及濕熱瀉痢、黃疸等癥。對濕溫發(fā)熱,與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應(yīng)用;對濕熱瀉痢、腹痛,與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對于濕熱蘊結(jié)所致的黃疸,可與茵陳梔子、淡竹葉等同用。

2. 用于熱病高熱煩渴,或肺熱咳嗽,或熱盛迫血外溢以及熱毒瘡瘍等。治熱病高熱,常與黃連、梔子等配伍;治肺熱咳嗽,可與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熱妄行,可與生地、牡丹皮、側(cè)柏葉等同用;對熱毒瘡瘍,可與金銀花、連翹等藥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清熱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動不安,常與白術(shù)、竹茹等配合應(yīng)用。

【貯藏】置通風(fēng)干燥處,防潮。

【英文名】 RADIX SCUTELLARIAE

【別名】山茶根黃芩茶、土金茶根

【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黃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后撞去粗皮,曬干。

【制法】

黃芩片:除去雜質(zhì),置沸水中煮10分鐘,取出,悶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時,取出,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曝曬)。本品為類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薄片,外表皮黃棕色至棕褐色,切面黃棕色或黃綠色,具放射狀紋理。照上述[鑒別](1)、(2)項下試驗,應(yīng)顯相同的結(jié)果;照上述[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測定,含黃芩苷(C21H18O11)不得少于8.0%。

酒黃芩:取黃芩片,照酒炙法(附錄Ⅱ D)炒干。本品為類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薄片,外表皮棕褐色,切面黃棕色,呈放射狀紋理,略帶焦斑,中心部分有的呈棕色。照上述[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測定,含黃芩苷不得少于8.0%。

【性狀】本品呈圓錐形,扭曲,長8~25cm,直徑1~3cm。表面棕黃色或深黃色,有稀疏的疣狀細(xì)根痕,上部較粗糙,有扭曲的縱皺或不規(guī)則的網(wǎng)紋,下部有順紋和細(xì)皺。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斷面黃色,中間紅棕色;老根中心枯朽狀或中空,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氣微,味苦。

【顯微特征】 橫切面 木栓層為數(shù)層至20余層扁平細(xì)胞組成,其中散在嗜細(xì)胞。木栓組織外緣多破裂。皮層狹窄,散在纖維石細(xì)胞。韌皮部較寬廣,有多數(shù)纖維與石細(xì)胞,石細(xì)胞多分布于外側(cè),纖維單個散在或數(shù)個成群,多分布于內(nèi)側(cè);形成層環(huán)狀明顯;木質(zhì)部導(dǎo)管單個散在或數(shù)個成群,周圍有木纖維束;木射線較寬。老根中央有一至多個同心狀的木栓組織環(huán)。薄壁細(xì)胞中還淀粉粒。

【鑒別】

(1) 本品粉末黃色。韌皮纖維單個散在或數(shù)個成束,梭形,長60~ 250μm,直徑9~33μm,壁厚,孔溝細(xì)。石細(xì)胞類圓形、類方形或長方形,壁較厚或甚厚。木栓細(xì)胞棕黃色,多角形。網(wǎng)紋導(dǎo)管多見,直徑24~72μm 。木纖維多碎斷,直徑約12μm ,有稀疏斜紋孔。淀粉粒甚多,單粒類球形,直徑2~10μm,臍點明顯,復(fù)粒由 2~3 分粒組成。

(2)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芩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黃芩苷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以含4%醋酸鈉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為展開劑,預(yù)平衡30分鐘,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三氯化鐵乙醇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一相同的暗綠色斑點。

【含量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甲醇-水-磷酸(47:53:0。2) 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80nm 。理論板數(shù)按黃芩苷峰計算應(yīng)不低于25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在60℃減壓干燥4 小時的黃芩苷對照品適量,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60μg 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中粉約0。3g[同時另取本品粉末測定水分(附錄Ⅸ H第一法)],精密稱定,加70%乙醇40ml,加熱回流3 小時,放冷,濾過,濾液置100ml 量瓶中,用少量70%乙醇分次洗滌容器和殘渣,洗液濾入同一量瓶中,加70%乙醇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1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黃芩苷(C21H18O11) 不得少于9。0% 。

【性味歸經(jīng)】苦,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 3~9g 。

【用藥忌宜】:”②《本草經(jīng)疏》:“脾肺虛熱者忌之。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腎虛而少腹痛,血虛腹痛,脾虛泄瀉,腎虛溏瀉,脾虛水腫血枯經(jīng)閉,氣虛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虛胎不安,陰虛淋露,法并禁用?!?/p>

【藥物配伍】:《藥對》:“山茱萸、龍骨為之使。惡蔥實。畏丹砂牡丹、藜蘆。配柴胡,通調(diào)表里,和解少陽;配白術(shù),清熱安胎;配半夏,苦降辛開;配黃連,清熱燥濕;配枳實厚樸,消食和胃。

【貯藏】置通風(fēng)干燥處,防潮。

【備注】

(1)無對濕溫發(fā)熱,可與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應(yīng)用;對濕熱瀉痢、腹痛,又常與白芍、葛根、甘草同用;對于濕熱蘊結(jié)所致的黃疸,可與綿茵陳、梔子、淡竹葉等同用。治熱病高熱,常與黃連、山梔等配伍;治肺熱咳嗽,可與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熱妄行,可與生地、丹皮、側(cè)柏葉等同用;對熱毒瘡瘍,可與銀花、連翹等藥同用。用于胎動不安,常與白術(shù)、竹茹等配合應(yīng)用。

【摘錄】《中國藥典》  

黃芩概述

別名山茶根、土金茶根。

為唇形科植物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以根入藥。有清熱燥濕,涼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肺熱咳嗽、濕熱黃膽、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動不安、高血壓、癰腫癤瘡等癥。黃芩的臨床應(yīng)用抗菌比黃連還好,而且不產(chǎn)生抗藥性。我們借助廣譜抗菌

作用強(qiáng)的特點,用在真菌培養(yǎng)雜菌感染特厲害,用黃芩提取液效果很好,它是農(nóng)業(yè)病害防治最理想的一味藥。產(chǎn)于河北、遼寧、陜西、山東、內(nèi)蒙古、黑龍江等省、自治區(qū)?! ?/p>

植物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主根粗壯,略呈圓錐形,棕褐色。莖四棱形,基部多分枝。單葉對生;具短柄;葉片披針形,全線??偁罨ㄐ蝽椛ㄆ诨ㄐ蛞贿?;花唇形,藍(lán)紫色。小堅果近球形,黑褐色,包圍于宿萼中?;ㄆ?~10月,果期8~10月。  

生長特性

野生于山頂、山坡、林緣、路旁等向陽較干燥的地方。喜溫暖,耐嚴(yán)寒,成年植株地下部分可忍受-30℃低溫。耐旱怕澇,地內(nèi)積水或雨水過多,生長不良,重者爛根死亡。排水不良的土地不宜種植。土壤以壤土和沙質(zhì)壤士,酸堿度以中性和微堿性為好,忌連作。5~6月為莖葉生長期,10月地上部枯萎,翌年4月開始重新返青生長。  

栽培技術(shù)

1.選地整地

應(yīng)選陽光充足,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及地下水位較低的沙質(zhì)壤土或腐殖質(zhì)壤土栽培,也可種在幼果樹行間等一切閑散土地。每公頃施廄肥37500千克加過磷酸鈣300千克,黃芩為深根植物,要求深耕細(xì)耙,整平作畦,畦定120厘米,長短不限。

2.繁殖方法

(1)用種子繁殖

黃芩花期長達(dá)3個多月,種子成熟期很不一致,且極易脫落,需隨熟隨收,最后可連果枝剪下,曬干打下種子,去凈雜質(zhì)備用。種子發(fā)芽率60%。在15~18℃的溫度下,有足夠的濕度,播種后約11天出苗。播種分直播和育苗兩種,直播好,可節(jié)省勞力,根條長,叉很少,產(chǎn)量較高。小面積種植,為便于管理,節(jié)省土地,也可育苗移栽。

直播分春播和秋播,春播于4月中旬,秋播于8月中旬,宜開溝條播,按行距30~40厘米開2~3厘米淺溝,將種子均勻的撒入溝內(nèi),覆土蓋平,鎮(zhèn)壓后澆水,每公頃播種量7.5~112.5千克,播種后經(jīng)常保持土壤濕潤,以利出苗。

育苗選溫暖、陽光充足的地方作苗床,畦寬120厘米,長可根據(jù)需要來定,施足基肥,深刨細(xì)耬,整平播種,于3月底或4月初,特種子用溫水浸泡5~6小時后,撈出稍晾去水分,立即播種。播種前畦內(nèi)澆一次大水,待水滲下后,將種子均勻的撒于畦面,然后將糞土混勻后過篩,覆蓋一薄層,約厚2厘米左右,為保持土壤濕潤和提高溫度,促使早出苗,可加塑料薄膜覆蓋,7~10天即可出苗。

(2)分根繁殖

在采收或春季選擇2~3年生黃芩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未發(fā)芽前的根莖,剪去主根藥用,將根莖按自然形狀用刀劈開,按行株距30厘米*21厘米栽植。此法的優(yōu)點是提前收獲到1~2年,早春栽苗成活率高。

3.田間管理

直播和育苗地,在出苗前后都要保持土壤濕潤,苗床在榮出齊后,要適當(dāng)通風(fēng),苗高1厘米時,逐漸把塑料薄膜去掉,以免徒長,結(jié)合拔草間去過密的苗,苗高1.5~2厘米時,定植大田。按行距30~40厘米,株距3~4厘米栽苗1株,栽后澆水。直播地苗高1厘米時,結(jié)合松土除草技株距2~3厘米定苗,苗期生長緩慢,植株較小,要經(jīng)常松土除草,保持畦內(nèi)表土層松軟無雜草。在6月底或7月初,每公頃追施過磷酸鈣300千克加硫酸銨150千克,在行間開溝施下,施后覆土,若干旱時澆水。如不收種子,為促使根部生長,可剪去花枝。第二年返青后和6月下旬各施追肥一次,其他管理同第一年。

4.病蟲害防治

葉枯?。翰≡钦婢幸环N半知菌,學(xué)名 Selerotium sp.。危害葉,從葉尖或葉緣向內(nèi)延伸不規(guī)則黑褐色病斑,迅速自下而上蔓延,后致葉片枯死,高溫多雨季節(jié)發(fā)病重。初為點片發(fā)生,如不及時防治可蔓延至全田。

防治方法:①冬季處理病殘株,消滅越冬菌原;②發(fā)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粉劑(苯驕咪唑44號)1000倍液或1:1:120波爾多液噴霧,每7~10天1次,連續(xù)2~3次?! ?/p>

采收加工

黃芩播種第二年秋后,地上部枯萎時或第三年初春芽未萌動前刨收,因根系深,根條易斷,挖時需要深挖,勿刨斷根,刨出的根,去掉殘莖,曬至半干,撞去外皮,曬干或烘干,也可切片后干燥。在晾曬過程中,避免暴曬過度發(fā)紅,防止水濕雨淋,見水變綠,最后發(fā)黑,影響質(zhì)量。每1.5-2千克鮮根,可加0.5千克干貨。每公頃產(chǎn)3750~4500千克?! ?/p>

文獻(xiàn)摘錄

1.《藥對》:黃芩,得厚樸、黃連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蠣令人有子;得黃芪、白蘞、赤小豆療鼠瘺。

2.《本草圖經(jīng)》:張仲景傷寒心下痞滿瀉心湯四方皆用黃芩,以其主諸熱,,利小腸故也。又太陽病下之利不止,有葛根黃芩黃連湯;及主妊娠安胎散,亦多用黃芩。

3.《醫(yī)學(xué)啟源》:黃芩,洽肺中濕熱,療上熱目中腫赤,瘀血壟盛,必用之藥。泄肺中火邪上逆于隔上,補(bǔ)膀恍之寒永不足,乃滋其化源。《主治秘訣》云,其用有九:瀉肺經(jīng)熱,一一也;夏月須用,二也;上焦及皮膚鳳熱,三也:去諸熱,四也;婦人產(chǎn)后,養(yǎng)阻退陽,五也;利胸中氣,六也;消隔上痰,七也;除上焦熱及脾濕,八也;安胎,九也。單制、二制、不制,分上中下也。酒炒上行,主上部積血,非此不能除,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正謂此也。

4. 張元素:下痢膿血稠粘,腹痛后重,身熱久不可者,黃芩與芍藥、甘草同用。肌熱及去痰用黃芩,上焦?jié)駸嵋嘤命S芬,瀉肺火故也。瘡?fù)床豢扇陶撸每嗪?,如黃芩、黃連,詳上下,分梢根,及引經(jīng)藥用之。

5. 李杲:黃芩,味苦而薄,故能泄肺火而解肌熱,手太陰劑也。細(xì)實而中不空者,治下部妙。

6. 朱震亨:黃芩降痰,假其降火也。凡去上焦?jié)駸幔氁跃葡催^用。片芩瀉肺火,須用桑白皮佐之。若肺虛者,多用則傷肺,必先以天門冬保定肺氣一而后用之。黃芩、白尤乃安胎圣藥,俗以黃卒為寒而不敢用,蓋不知胎孕宜清熱涼血,血不妄行,乃能養(yǎng)胎,黃芩乃上、中二焦藥,能降火下行,白尤能補(bǔ)脾也。

7.《綱目》:潔古張氏言黃芩瀉肺火,洽脾濕;東垣李氏言片芩治肺火,條芩治大腸火;丹溪朱氏言黃芩治上中二焦火;而張仲景治少陽證小柴胡湯,太陽、少陽合病下利黃芩湯,少陽證下后心下滿而不痛:瀉心湯并用之;成無己言黃芩苦而入乙,泄痞熱,是黃芩能入手少陰、陽明、手足太陰、少陽六經(jīng)矣。蓋黃蘋氣寒味苦,苦入乙,寒勝熱,瀉心火,治脾之濕熱,一則金不受刑,一則胃火不流入肺,即所以救肺也:肺虛不宜者,苦寒傷脾胃,損其母也。楊士瀛《直指方》云,柴胡退熱,不及黃芩,蓋亦不知柴胡之退熱,乃音以發(fā)之,散火之標(biāo)也,黃尊之熱,乃寒能勝熱,拆火之本也。黃芩得酒上行,得豬膽汁除肝膽熱,得柴胡退寒熱,得芍藥治下痢,得桑白皮瀉肺火,得白術(shù)安胎。

8.《本草經(jīng)疏》:黃芩,其性清肅,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濕;陰寒所以勝熱,故主諸熱。諸熱者,邪熱與遍熱也,黃疸、腸僻、泄痢,皆濕熱勝之病也,析其本,則諸病自瘳矣??嗪?a href="/w/%E9%99%A4%E6%B9%BF" title="除濕" class="mw-redirect">除濕熱,所以小腸利而水自逐,源清則流潔也。血閉者,實熱血分,即熱人血室,令人經(jīng)閉不通,濕熱解,則榮氣清而自行也。惡瘡疽蝕者,血熱則留結(jié),而為癰腫漬爛也:火瘍者,火氣傷血也,涼血除熱,則自愈也。《別錄》消痰熱者,熱在胸中,則生痰火,在少腹則絞痛,小兒內(nèi)熱則腹痛,胃中濕熱去,則胃安而消谷也。淋露下血,是熱在陰分也:其治往來寒熱者,邪在少陽也:五淋者,濕熱勝所致也:苦寒清肅之氣勝,則邪氣自解,是伐其本也。黃菩為苦寒清肅之藥,功在除熱邪,而非補(bǔ)益之品,當(dāng)與黃連并列,雖能清熱利濕消痰,然苦寒能損胃氣而傷脾陰,脾肺虛熱者忌之。

9.《本草匯言》:清肌退熱,柴胡最佳,然無黃芩不能涼肌達(dá)表。上焦之火,山桅可降,然舍黃芩不能上清頭目。所以方脈科以之清肌退熱,瘡瘍科以之解毒生肌,光明科以之散熱明目,婦女科以之安胎理經(jīng),此蓋諸科半表半里之首劑也。

10.《藥品化義》:黃芩中枯者名枯芩,條細(xì)者名條芩,一品宜分兩用。蓋枯芩體輕主浮,專瀉肺胃上焦之火,主治胸中逆氣,隔上熱痰,咳嗽喘急,目赤齒痛,吐衄失血,發(fā)斑發(fā)黃,痘疹瘡毒,以其大能涼膈也。其條芩體重主降,專瀉大腸下焦之火,主治大使閉結(jié),小便淋濁,小腹急脹,腸紅痢疾,血熱崩中,胎漏下血,挾熱腹痛,譫語狂言,以其能清大腸也。

11.《本經(jīng)逢原》:昔人以柴胡去熱不及黃芩,蓋柴胡專主少陽往來寒熱,少陽為樞,非柴胡不能宣通中外;黃芩專主陽明蒸熱,陽明居中,非黃芩不能開泄蘊著,一主風(fēng)木客邪,一主濕上蘊著,詎可混論。芩雖苦寒,畢竟治標(biāo)之藥,惟軀殼熱者宜之,若陰虛伏熱,虛陽發(fā)露,可輕試乎其條實者兼行沖脈,治血熱妄行,古方有一味子芩丸,治女人血熱,經(jīng)水暴下不止者,最效。

12.《本經(jīng)疏證》:仲景用黃芩有三耦焉,氣分熱結(jié)者,與柴胡為耦(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桂枝干姜湯、柴胡桂枝湯):血分熱結(jié)者,與芍藥為耦(桂枝柴胡湯、黃芩湯、大柴胡湯、黃連阿膠湯鱉甲煎丸、大黃蟲丸、奔湯、王不留行散、當(dāng)歸散);濕熱阻中者,與黃連為耦(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生姜瀉心湯、葛根黃芩黃連湯、于姜黃芩黃連人參湯)。以柴胡能開氣分結(jié),不能泄氣分熱,芍藥能開血分之結(jié),不能清迫血之熱,黃連能治濕生之熱,不能治熱主之濕。譬之解斗,但去其斗者,未平其致斗之怒,斗終未已也。故黃芩協(xié)柴胡,能清氣分熱,協(xié)芍藥,能泄迫血之熱,協(xié)黃連,能解熱生之濕也。

13.《本經(jīng)》:主諸熱黃疸,腸僻,泄利,逐水,下血閉,(治)惡瘡,疽蝕,火瘍。

14.《別錄》:療痰熱,胃中熱,小腹絞痛,消谷,利小腸,女子血閉,淋露下血,小兒腹痛。

15.《滇南本草》:上行瀉肺火,下行瀉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調(diào)經(jīng)清熱,胎有火熱不安,清胎熱,除六經(jīng)實火實熱。

16.《綱目》:治風(fēng)熱濕熱頭疼,奔豚熱痛,火咳,肺痿喉,諸失血。

17.《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氣,定喘嗽,止失血,退往來寒熱,風(fēng)熱濕熱,頭痛,解瘟疫,清咽,療肺痿肺癰,乳癰發(fā)背,尤法肌表之熱,故治斑疹、鼠瘺,瘡瘍、赤眼;實者涼下焦之熱,能除赤痢,熱蓄膀胱,五淋澀痛,大腸閉結(jié),便血、漏血。

18.《 科學(xué)的民間藥草》:外洗創(chuàng)口,有防腐作用。

19.《本草新編》:黃芩,味苦,氣平,性寒,可升可降,陰中微陽,無毒。入肺經(jīng)、大腸。退熱除煩,瀉膀胱之火,止赤痢,消赤眼,善安胎氣,解傷寒郁蒸,潤燥,益肺氣。但可為臣使,而不可為君藥。近人最喜用之,然亦必肺與大腸、膀胱之有火者,用之始宜,否則,不可頻用也。古人云黃芩乃安胎之圣藥,亦因胎中有火,故用之于白術(shù)、歸身、人參、熟地杜仲之中,自然胎安。倘無火,而寒虛胎動,正恐得黃芩而反助其寒,雖有參、歸等藥補(bǔ)氣、補(bǔ)血、補(bǔ)陰,未必胎氣之能固也,況不用參、歸等藥,欲望其安胎,萬無是理矣。  

藥方選錄

1、治小兒心熱驚啼:黃芩(去黑心)、人參各一分。搗羅為散。每服一字匕,竹葉湯調(diào)下,不拘時候服(《圣濟(jì)總錄》黃芩散)

2、瀉肺火,降隔上熱痰:片子黃芩,炒,為末,糊丸,或蒸餅丸梧子大。服五十丸。(《丹溪心法清金丸)

3、治慢性氣管炎:黃芩、亭藶子各等分,共為細(xì)末,糖衣為片,每片含生藥0.8克,每日三次,每次片。(內(nèi)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4、治上呼吸道感染,腸炎:黃芩切碎,加四倍量水浸泡四小時,過胳殘渣,再加二倍水浸泡兩次,合并濾液,用20%明礬液倒入浸液中,調(diào)節(jié)pH為3.5(每100公斤黃芩,需明礬6~8公斤),產(chǎn)生黃色沉淀,靜置四小時,棄去上層清液,將沉淀物裝人布袋中加水過濾,烘干,粉碎,造粒打片。侮次服二至三片。(遼寧《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5、治少陽頭痛及太陽頭痛,不拘偏正:片黃莽,酒浸透。曬千為未。每服一錢,茶、酒任下。(《蘭室秘藏》小清空膏)

6、治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黃芥三兩,芍藥二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傷寒論》黃芩湯)

7、治淋,亦主下血:黃芩四兩,細(xì)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服。(《千金翼方》)

8、治吐血衄血,或發(fā)或止,皆心臟積熱所致:黃芩一兩(去心中黑腐),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不計時候,和滓溫服。(《圣惠方》黃芩散調(diào))

9、治崩中下血:黃芥,為細(xì)未。每服一錢、燒秤錘淬酒調(diào)下。(《本事方》)

10、治婦人四十九歲已后,天癸卻行 或過多不止:黃芩心枝條者二兩(重用米醋,浸七日,炙干,又浸又炙。如此七次)。為細(xì)未,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溫酒送下,日進(jìn)二服。(《瑞竹堂經(jīng)驗方》芩心丸)

11、安胎:白術(shù)、黃芩、炒曲。上為未,粥丸,服。(《丹溪心治》)

12、治肝熱生翳,不拘大人小兒:黃芩一兩。淡豉三兩,為未。每服三錢,以熟豬肝裹吃,溫湯送下,日二服。忌酒、面。(《衛(wèi)生家寶方》)

13、治眉眶痛,屬鳳熱與痰:黃芩(酒浸,炒)、白芷。上為未,茶清調(diào)二錢。(《丹溪心法》)

14、治灸瘡血出:酒炒黃芩二錢。為未,酒服。(《怪證奇方》)

15、治火丹:杵黃芩末,水調(diào)敷之。(《梅師集驗方》)

16、治產(chǎn)后血渴,飲水不止:黃芩(新瓦上焙干)、麥門冬(去心))各半兩。上件,細(xì)切。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楊氏家藏方》)  

類藥比較

1) 枯芩∶子芩

黃芩分枯芩與子芩。

枯芩為生長年久的宿根,中空而枯,體輕主浮,善清上焦肺火,主治肺熱咳嗽痰黃。

子芩為生長年少的子根,體實而堅,質(zhì)重主降,善瀉大腸濕熱,主治濕熱瀉痢腹痛。

2) 黃芩∶續(xù)斷

黃芩與續(xù)斷均有安胎之功,用治胎動不安。

黃芩藥性寒涼,清熱瀉火,安胎,用治胎熱所致的胎動不安。

續(xù)斷藥性微溫,補(bǔ)肝腎,安胎,用治肝腎不足所致的胎動不安?! ?/p>

中藥抗生素.黃芩

黃芩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根入藥。中醫(yī)認(rèn)為黃芩味苦性寒,入肺、心、膽、大腸經(jīng),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安胎的功能,對暑溫胸悶嘔吐、肺熱咳嗽、血熱妄行、高熱煩渴、濕熱下痢等有良好功效。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曾自述說:他20歲那年,因患感冒,咳嗽,遇時又犯了房事,出現(xiàn)骨蒸發(fā)熱,肌膚如火燎一樣熱燙,每日咳嗽,吐痰一碗左右,加上暑熱煩渴,覺睡不好,飯吃不下。盡管用柴胡、麥冬荊芥、竹瀝等藥,治療了一個多月,病勢反而加劇,旁邊的人都以為他必死無疑了。這時,李時珍的父親偶然想起金元名醫(yī)李東垣說過的一段話:“治肺熱如火燎,煩躁引飲而晝盛者,宜一味黃芩湯”,于是單用黃芩一兩煎湯,讓李時珍服下,很快,病勢便得以逆轉(zhuǎn),身熱盡通,痰嗽皆愈。辨證用藥貼切,黃芩的效力非凡,由此可見一班。

現(xiàn)代研究證明,黃芩主要含黃芩甙、黃芩素、漢黃芩素,漢黃芩甙、黃芩新素、β-谷甾醇等成分。它的抗菌譜較廣,對多種細(xì)菌、皮膚真菌、鉤端螺旋體等都有抑制作用。即使對青霉素等抗生素產(chǎn)生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黃芩仍然很敏感。黃芩還有降血壓、鎮(zhèn)靜、利尿、保肝利膽、抗過敏、解除平滑肌痙攣等作用。臨床上用黃芩治療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傳染性肝炎、慢性氣管炎、急性菌痢、腎盂腎炎等,均可獲良效。

黃芩還常用于治療婦產(chǎn)科病癥,元代名醫(yī)朱丹溪稱它為“安胎圣藥”。例如將黃芩研為細(xì)末,每次取3-5克,用白術(shù)15-20克煎濃湯調(diào)服,有清熱安胎的功用,可治熱甚所致的能動不安,滑胎。治妊娠嘔吐,可用黃芩飲片30-45克,水煎成200-400毫升,分次頻頻飲服。

參看

關(guān)于“黃芩”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xué)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dǎo)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