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力障礙
A+醫(yī)學百科 >> 記憶力障礙 |
指個人處于一種不能記住或回憶信息或技能的狀態(tài),有可能是由于病理生理性的或情境性的原因引起的永久性或暫時性的記憶障礙。記憶包括識記、保持、再現,與神經心理功能有密切關系。根據神經生理和生化研究將記憶分為瞬時記憶(分、秒之內)短時記憶(幾天)和長時記憶(月、年)。記憶和遺忘是伴隨的,遺忘有時間規(guī)律和選擇性。新近識記的材料遺忘最快,逐漸發(fā)展到遠事遺忘,曾經引起高度注意的事情較難忘記。
目錄 |
記憶力障礙的原因
造成記憶障礙(memory disorders)的疾病很多。腦部各種變性病(如Alzheimer病)、腦外傷和拳擊手癡呆;皮質下動脈硬化性腦病、腔隙性梗塞、腦梗塞和腦出血等腦血管病后;腦炎后;一氧化碳中毒等腦缺氧后;營養(yǎng)缺乏性腦病(如Wernicke腦病);酒精中毒和生化代謝障礙性腦病等均可引起。記憶障礙是一個復雜的病理過程,上述任何一原因累及額葉、顳葉、海馬回、丘腦、扣帶回、間腦和中腦網狀結構等均可有記憶障礙。精神病患者也有記憶障礙。
記憶力障礙的診斷
臨床上把記憶障礙分為兩類,即順行性遺忘癥和逆行性遺忘癥。凡不能保留新近獲得的信息的稱為順行性遺忘癥。患者對于一個的感覺性信息雖能作出合適的反應,但只限于該刺激出現時,一旦該刺激物消失,患者在數秒鐘就失去作出正確反應的能力。所以患者易忘近事,而遠的記憶仍存在。本癥多見于慢性酒精中毒者。發(fā)生本癥的機制,可能是由于信息不能從第一級記憶轉入第二級記憶;一般認為,這種障礙與海馬的功能損壞有關。前文已述及,海馬及其環(huán)路的功能遭受破壞,會發(fā)生近期記憶障礙。凡正常腦功能發(fā)生障礙之前的一段時間內的記憶均已喪失的,稱為逆行性遺忘癥;患者不能回憶起緊接著本癥發(fā)生前一段時間的經歷。一些非特異性腦疾患(腦震蕩、電擊等)和麻醉均可引起本癥。例如,車禍造成腦震蕩的患者在恢復后,不能記起發(fā)生車禍前一段時期內的事情,但自己的名字等仍能記得。所以,發(fā)生本癥的機制可能是第二級記憶發(fā)生了紊亂,而第三級記憶卻不受影響。
記憶力障礙的鑒別診斷
(一)情感障礙
1.躁狂癥(mania):首次發(fā)病年齡多在16~30歲,起病急,主要表現為情感高漲、思維奔逸和精神運動性興奮?;颊哂捎谇楦懈邼q聯想加快,概念一個接一個產生,下筆千言,一揮而就,大量詩詞創(chuàng)作,押韻詞和形容詞信手拈來,尤其是輕躁狂患者,在類似聯想和接近聯想的基礎上,產生對某些既往生活事件詳情細節(jié)的追憶。
2.抑郁癥(depression):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思維遲緩和精神運動性抑制,在情緒低落的背景上產生自責自罪妄想,其罪惡妄想可追述到童年的生活經歷,認為其罪行為童年生活中的某一次錯誤造成的,一般在病愈后就再也不能回憶起這些經過。
(二)精神分裂癥(schizophrenia) 本癥起病緩慢,發(fā)病多在中年,以荒謬離奇的幻覺妄想為主,伴有情感的不協調和言語行為障礙。有系統妄想的患者由于沉緬于幻覺妄想體驗之中,表現出孤僻離群,對周圍事物特別警覺與專心注意,連正常人根本注意不到的細枝末節(jié)也能毫無遺漏地回憶起來。
(三)神經衰弱(neurastenia) 起病于11~40歲間,主要表現有頭痛、睡眠障礙、記憶障礙、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及疲乏無力等。記憶障礙多為記憶力減退,尤其是近記憶減退明顯,遠記憶正常,此種記憶減退往往由于注意力不能集中之故,并非真正的記憶缺損,其表現為不論看書或讀書刊,往往由于心煩意亂,印象不深,掌握不了中心內容,見了熟悉的人一時難以叫名字,但一經提醒,仍能記憶,與腦器質性疾病的記憶缺損性質是完全不同的。
(四)腦動脈硬化性精神病(cerebro-arteriosclerotia psychosis) 多見于50歲以上的高齡者,是一種多因素引起的慢性退行病變,初期表現出神經衰弱癥狀,突出的癥狀是睡眠、記憶和情緒三方面的障礙,記憶減退是常見的癥狀,開始為近記憶減退為主,對名稱最易忘卻,對事物和人的即刻再現困難,但對青少年期的往事卻記憶猶新,判斷理解力尚可,工作雖感無力或易忘,但日常事物尚能應付,患者常發(fā)筆記本來彌補自己的記憶減退,工作中往往缺乏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五)顱腦損傷(craniocerebral tranma) 急性腦外傷時,記憶障礙常呈逆行及順行性遺忘, 慢性腦外傷后(一般在腦外傷后一月或數月),出現頭痛眩暈、注意煥散、記憶減退及睡眠障礙等,與患者損傷的性質、部分、年齡、素質及心理環(huán)境因素有密切的關系。
(六)腦腫瘤伴發(fā)的精神障礙(mental disorder with brain tumor) 腦腫瘤的精神癥狀可表現在精神功能的各個方面,如意識程度、認知功能或情緒方面,認知功能常表現為思維緩慢、聯想貧乏、記憶困難等,以間腦中腦腫瘤最易出現記憶障礙,表現注意不能集中于當前的事物,不能學習新的東西,近事遺忘,而遠事記憶及其他認知功能保持完好,并可有虛構現象。
臨床上把記憶障礙分為兩類,即順行性遺忘癥和逆行性遺忘癥。凡不能保留新近獲得的信息的稱為順行性遺忘癥?;颊邔τ谝粋€的感覺性信息雖能作出合適的反應,但只限于該刺激出現時,一旦該刺激物消失,患者在數秒鐘就失去作出正確反應的能力。所以患者易忘近事,而遠的記憶仍存在。本癥多見于慢性酒精中毒者。發(fā)生本癥的機制,可能是由于信息不能從第一級記憶轉入第二級記憶;一般認為,這種障礙與海馬的功能損壞有關。前文已述及,海馬及其環(huán)路的功能遭受破壞,會發(fā)生近期記憶障礙。凡正常腦功能發(fā)生障礙之前的一段時間內的記憶均已喪失的,稱為逆行性遺忘癥;患者不能回憶起緊接著本癥發(fā)生前一段時間的經歷。一些非特異性腦疾患(腦震蕩、電擊等)和麻醉均可引起本癥。例如,車禍造成腦震蕩的患者在恢復后,不能記起發(fā)生車禍前一段時期內的事情,但自己的名字等仍能記得。所以,發(fā)生本癥的機制可能是第二級記憶發(fā)生了紊亂,而第三級記憶卻不受影響。
記憶力障礙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目前尚無有效的方法治療記憶障礙。含卵磷脂食品、神經遞質的前體、利他林、雙氫麥角堿類的擴血管藥等療效難定。記憶功能的訓練有一定幫助。記憶恢復決定于病變性質、部位、嚴重和廣泛程度。急性疾病如腦外傷和分腦炎,治療后記憶功能一般在6~12月恢復。一年后恢復機會很少。維生素B1缺乏造成Wernicke腦病,早期用維生素B1治療記憶會恢復。慢性器質性疾病造成的記憶障礙一般恢復很困難。假性癡呆的精神源性遺忘可通過精神治療獲得好轉。
參看
- 原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與腎病
- 癡呆
- 老年人血管性癡呆
- 阿爾茨海默病性癡呆
- 絕經與阿爾茨海默病綜合征
- 記憶障礙
- 遺忘綜合征
- 多發(fā)腦梗塞性精神障礙
- 阿爾采末病
- 阿爾茨海默病
- 老年癡呆
- 多發(fā)梗塞性癡呆
- 癡呆綜合征
- 腦外傷所致精神障礙
- 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癥
- 亞臨床型克汀病
- 克-雅氏病性癡呆
- 腦動脈硬化伴發(fā)的精神障礙
- 水俁病
-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腦動脈病及動脈硬化伴皮質下梗死及白質腦病
- 酒中毒性癡呆
- 老年人甲減性心臟病
- 軀體感染伴發(fā)的精神障礙
- 胰島功能性β細胞瘤
- 肺性腦病
-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癥
- 老年人腔隙性腦梗死
- 無癥狀性腦梗死
- 中老年男子部分性雄激素缺乏綜合征
- 酒精性腦萎縮
- 克羅伊茨費爾特-雅各布病
- 老年人甲狀腺功能低下
- 糖代謝異常伴發(fā)的精神障礙
- 腦動脈硬化癥
- 甲狀腺功能減退
- 下丘腦疾病
- 小兒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
- 椎動脈型頸椎病
- 頭部癥狀
關于“記憶力障礙”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