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另类小说,无码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家一级黄片,双飞视频

素問/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yī)學電子書 >> 《素問》 >> 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
素問

素問目錄

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原文

黃帝問曰:診法何如?

岐伯對曰:診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jīng)脈未盛,絡脈調(diào)勻,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

切脈動靜而視精明,察五色,觀五臟有余不足,六腑強弱,形之盛衰,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

夫脈者血之府也。長則氣治,短則氣病,數(shù)則煩心,大則病進。

上盛氣高、下盛氣脹、代則氣衰、細則氣少、澀則心痛。

渾渾革至如涌泉,病進而色弊;綿綿其去如弦絕,死。

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青欲如蒼璧之澤,不欲如藍;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灺蒼。五色精微象見矣,其壽不久也。

夫精明者,所以視萬物別白黑,審短長,以長為短,以白為黑。如是則精衰矣。

五臟者中之守也。中盛臟滿氣盛傷恐者,聲如從室中言,是中氣之濕也。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也。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此神明之亂也。倉廩不藏者,是門戶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夫五臟者身之強也。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隨,府將壞矣。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附,筋將憊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得強則生,失強則死。

岐伯曰:反四時者,有余為精,不足為消。應太過不足為精,應不足有余為消。陰陽不相應,病名曰關格

帝曰:脈其四時動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變奈何?知病乍在內(nèi)奈何?知病乍在外奈何?請問此五者,可得聞乎。

岐伯曰:請言其與天運轉大也。萬物之外,六合之內(nèi),天地之變,陰陽之應,彼春之暖,為夏之暑,彼秋之忿,為冬之怒,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以春應中規(guī)夏應中矩,秋應中衡冬應中權。

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陰陽有時,與脈為期,期而相失,知脈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時。微妙在脈,不可不察,察之有紀,從陰陽始,始之有經(jīng),從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時為宜。補瀉勿失,與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

是故聲合五音,色合五行,脈合陰陽。

是知陰盛則夢涉大水恐懼,陽盛則夢大火燔灼。

陰陽俱盛,則夢相殺毀傷。

上盛則夢飛,下盛則夢墮,甚飽則夢予,甚饑則夢取;肝氣盛則夢怒,肺氣盛則夢哭。

短蟲多則夢聚眾,長蟲多則夢相擊毀傷。

是故持脈有道,虛靜為保。春日浮,如魚之游在波;夏日在膚,泛泛乎萬物有余;秋日下膚,蟄蟲將去;冬日在骨,蟄蟲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內(nèi)者按而紀之,知外者終而始之,此六者持脈之大法。

脈搏堅而長,當病舌卷不能言;其耎而散者,當消環(huán)自己。

肺脈搏堅而長,當病唾血;其耎而散者,當病灌汗,至今不復散發(fā)也。

肝脈搏堅而長,色不青,當病墜若搏,因血在脅下,令人喘逆;其耎而散色澤者,當病溢飲,溢飲者,渴暴多飲,而易入肌皮腸胃之外也。

胃脈搏堅而長,其色赤,當病折髀,其耎而散者,當病食痹。

脾脈搏堅而長,其色黃,當病少氣;其耎而散色不澤者,當病足?()腫,若水狀也。

腎脈搏堅而長,其色黃而赤者,當病折腰;其耎而散者,當病少血至今不復也。

帝曰:診得心脈而急,此為何病,病形何如?

岐伯曰:病名心疝,少腹當有形也。

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心為牡臟,小腸為之使,故曰少腹當有形也。

帝曰:診得胃脈,病形何如?

岐伯曰:胃脈實則脹,虛則泄。

帝曰:病成而變何謂?

岐伯曰:風成為寒熱成為消中,厥成為巔疾,久風為飧泄脈風成為癘。病之變化,不可勝數(shù)。

帝曰:諸癰腫筋攣骨痛,此皆安生

岐伯曰:此寒氣之腫,八風之變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此四時之病,以其勝治之愈也。

帝曰:有故病五臟發(fā)動,因傷脈色,各何以知其久暴至之病乎?

岐伯曰:悉乎哉問也,征其脈小色不奪者,新病也;征其脈不奪,其色奪者,此久病也;征其脈與五色俱奪者,此久病也;征其脈與五色俱不奪者,新病也。肝與腎脈并至,其色蒼赤,當病毀傷不見血;已見血,濕若中水也。

尺內(nèi)兩旁則季脅也,尺外以候腎,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內(nèi)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內(nèi)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內(nèi)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內(nèi)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脛足中事也。

麤大者,陰不足陽有余,為熱中也。來疾去徐,上實下虛,為厥巔疾。來徐去疾,上虛下實,為惡風也。故中惡風者,陽氣受也。

有脈俱沉細數(shù)者,少陰厥也;沉細數(shù)散者,寒熱也;浮而散者為眴仆。諸浮不躁者,皆在陽,則為熱;其有躁者在手,諸細而沉者,皆在陰,則為骨痛;其有靜者在足。數(shù)動一代者,病在陽之脈也。泄及便膿血。

諸過者切之,澀者陽氣有余也,滑者陰氣有余也;陽氣有余為身熱無汗,陰氣有余為多汗身寒,陰陽有余則無汗而寒。

推而外之,內(nèi)而不外,有心腹積也。推而內(nèi)之,外而不內(nèi),身有熱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頭項痛也。按之至骨,脈氣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

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注釋

①有過之脈:即有病之脈。

②渾渾:滾滾之義,指脈象混亂。

③白:通“帛”,是絲織品的總稱。

④中盛臟滿:中盛,中指腹部,中盛指腹邪氣壅盛;藏滿,指臟氣壅滿。

⑤有余為精:有余為邪氣之有余;有余為精,是邪氣有余而損耗精氣。

⑥忿:比喻秋氣勁急。

⑦矩:比喻脈象方正而盛。

折髀:髀,音同義,指大腿部;折髀,形容大腿疼痛如折。

心疝:病名,是一種因寒邪侵犯心經(jīng),心與小腸表里,心經(jīng)不受邪傳至小腸而引起的以腹痛下腹部有腫塊突起為主要癥狀的一種疾病。

癰腫筋攣骨痛:癰腫,指瘡瘍之類的疾?。唤顢?,即筋脈拘攣;骨痛,指骨節(jié)疼痛。

奪:訓失,失于常態(tài)的意思。

眗仆:眴,音通“眩”。眗仆,即眩暈昏仆倒地之類的疾病。

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參考白話譯文

黃帝問道:診脈的方法是怎樣的呢?岐伯回答說:診脈通常是以清晨的時間為最好,此時人還沒有勞于事,陰氣未被擾動,陽氣尚未耗散,飲食也未曾進過,經(jīng)脈之氣尚未充盛,絡脈之氣也很勻靜,氣血未受到擾亂,因而可以診察出有病的脈象。在診察脈搏動靜變化的同時,還應觀察目之精明,以候神氣,診察五色的變化,以審臟腑之強弱虛實及形體的盛衰,相互參合比較,以判斷疾病的吉兇轉歸。

脈是血液匯聚的所在。長脈氣血流暢和平,故為氣治;短脈為氣不足,故為氣病;數(shù)脈為熱,熱則心煩;大脈為邪氣方張,病勢正在向前發(fā)展;上部脈盛,為邪壅于上,可見呼吸急促喘滿之癥;下部脈盛,是邪滯于下,可見脹滿之病;代脈元氣衰弱;細脈,為正氣衰少;澀脈為血少氣滯,主心痛之癥。脈來大而急速如泉水上涌者,為病勢正在進展,且有危險;脈來隱約不現(xiàn),微細無力,或如弓弦猝然斷絕而去,為氣血已絕,生機已斷,故主死。

精明見于目,五色現(xiàn)于面,這都是內(nèi)臟的精氣所表現(xiàn)出來的光華。赤色應該像帛裹朱砂一樣,紅潤而不顯露,不應該像赭石那樣,色赤帶紫,沒有光澤;白色應該像鵝的羽毛,白而光澤,不應該像鹽那樣白而帶灰暗色;青色應該青而明潤如璧玉,不應該像藍色那樣青而帶沉暗色;黃色應該像絲包著雄黃一樣,黃而明潤,不應該像黃土那樣,枯暗無華;黑色應該像重漆之色,光彩而潤,不應該像地蒼那樣,枯暗如塵。假如五臟真色暴露于外,這是真氣外脫的現(xiàn)象,人的壽命也就不長了。目之精明是觀察萬物、分別黑白、審察長短的,若長短不明,黑白不清,這是精氣衰竭的現(xiàn)象。

五臟主藏精神在內(nèi),在體內(nèi)各有其職守。如果邪盛于腹中,臟氣壅滿,氣勝而喘,善傷于恐,講話聲音重濁不清,如在室中說話一樣,這是中氣失權而有濕邪所致。語聲低微而氣不接續(xù),語言不能相繼者,這是正氣被劫奪所致。衣服不知斂蓋,言語不知善惡,不辨親疏遠近的,這是神明錯亂的現(xiàn)象。脾胃不能藏納水谷精氣而泄利不禁的,是中氣失守、肛門不能約束的緣故。小便不禁的,是膀胱不能閉藏的緣故。若五臟功能正常,得其職守者則生;若五臟精氣不能固藏,失其職守則死。五臟精氣充足,為身體強健之本。頭為精明之府,若見到頭部低垂,目陷無光的,是精神將要衰敗。背懸五臟,為胸中之府,若見到背彎曲而肩下垂的,是胸中臟氣將要敗壞。腎位居于腰,故腰為腎之府,若見到不能轉側搖動,是腎氣將要衰憊。膝是筋匯聚的地方,所以膝為筋之府,若屈伸不能,行路要曲身附物,這是筋的功能將要衰憊。骨為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顫搖擺,這是髓虛,骨的功能將要衰憊。若臟氣能夠恢復強健,則雖病可以復生;若臟氣不能復強,則病情不能挽回,人也就死了。

岐伯說:脈氣與四時陰陽之氣是相反的,如相反的形象為有余,皆為邪氣盛于正氣,相反的形象為不足,為血氣先已消損。根據(jù)時令變化,臟氣當旺,脈氣應有余,卻反見不足的,這是邪氣勝于正氣;脈氣應不足,卻反見有余的,這是正不勝邪,邪氣盛,而血氣消損。這種陰陽不相順從,氣血不相營運,邪正不相適應而發(fā)生的疾病名叫關格。

黃帝問道:脈象是怎樣應四時的變化而變動的呢?怎樣從脈診上知道病變的所在呢?怎樣從脈診上知道疾病的變化呢?怎樣從脈診上知道病忽然發(fā)生在內(nèi)部呢?怎樣從脈診上知道病忽然發(fā)生在外部呢?請問這五個問題,可以講給我聽嗎?岐伯說:讓我講一講人體的陰陽升降與天運之環(huán)轉相適應的情況。萬物之外,六合之內(nèi),天地間的變化,陰陽四時與之相應。如春天的氣候溫暖,發(fā)展為夏天的氣候暑熱,秋天的勁急之氣,發(fā)展為冬天的寒殺之氣,這種四時氣候的變化,人體的脈象也隨著變化而升降浮沉。春脈如規(guī)之象;夏脈如矩之象;秋脈如秤衡之象;冬脈如秤權之象。四時陰陽的情況也是這樣,冬至到立春的四十五天,陽氣微升,陰氣微降;夏至到立秋的四十五天,陰氣微升,陽氣微降。四時陰陽的升降是有一定的時間和規(guī)律的,人體脈象的變化,亦與之相應,脈象變化與四時陰陽不相適應,即是病態(tài),根據(jù)脈象的異常變化就可以知道病屬何臟,再根據(jù)臟氣的盛衰和四時衰旺的時期,就可以判斷出疾病和死亡的時間。四時陰陽變化之微妙,都在脈上有所反應,因此,不可不察。診察脈象,有一定的綱領,就是從辨別陰陽開始,結合人體十二經(jīng)脈進行分析研究,而十二經(jīng)脈應五行而有生生之機;觀測生生之機的尺度,則是以四時陰陽為準則;遵循四時陰陽的變化規(guī)律,不使有失,則人體就能保持相對平衡,并與天地之陰陽相互統(tǒng)一;知道了天人統(tǒng)一的道理,就可以預決死生。所以五聲是和五音相應合的,五色是和五行相應合的,脈象是和陰陽相應合的。

陰氣盛則夢見渡大水而恐懼,陽氣盛則夢見大火燒灼,陰陽俱盛則夢見相互殘殺毀傷;上部盛則夢飛騰,下部盛則夢下墮;吃得過飽的時候,就會夢見送食物給人,饑餓時就會夢見去取食物;肝氣盛,則做夢好發(fā)怒氣,肺氣盛則做夢悲哀啼哭;腹內(nèi)短蟲多,則夢眾人集聚,腹內(nèi)長蟲多則夢打架損傷。

所以診脈是有一定方法和要求的,必須虛心靜氣,才能保證診斷的正確。春天的脈應該浮而在外,好像魚浮游于水波之中;夏天的脈在膚,洪大而浮,泛泛然充滿于指下,就像夏天萬物生長的茂盛狀態(tài);秋天的脈處于皮膚之下,就像蟄蟲將要伏藏;冬天的脈沉在骨,就像冬眠之蟲閉藏不出,人們也都深居簡出一樣。因此說:要知道內(nèi)臟的情況,可以從脈象上區(qū)別出來;要知道外部經(jīng)氣的情況,可從經(jīng)脈循行的經(jīng)絡上診察而知其終始。春、夏、秋、冬、內(nèi)、外這六個方面,乃是診脈的大法。

心脈堅而長,搏擊指下,為心經(jīng)邪盛,火盛氣浮,當病舌卷而不能言語;其脈軟而散的,當病消渴,待其胃氣來復,病自痊愈。肺脈堅而長,搏擊指下,為火邪犯肺,當病痰中帶血;其脈軟而散的,為肺脈不足,當病汗出不止,在這種情況下,不可再用發(fā)散的方法治療。肝脈堅而長,搏擊指下,其面色當青,今反不青,知其病非由內(nèi)生,當為跌墜或搏擊所傷,因淤血積于脅下,阻礙肺氣升降,所以使人喘逆;如其脈軟而散,加之面目顏色鮮澤的,當發(fā)溢飲病,溢飲病口渴暴飲,因水不化氣,而水氣容易流入肌肉皮膚之間、腸胃之外所引起。胃脈堅而長,搏擊指下,面色赤,當病髀痛如折;如其脈軟而散的,則胃氣不足,當病食痹。脾脈堅而長,搏擊指下,面部色黃,乃脾氣不運,當病少氣;如其脈軟而散,面色不澤,為脾虛,不能運化水濕,當病足脛浮腫如水狀。腎脈堅長,搏擊指下,面部黃而帶赤,是心脾之邪盛侵犯于腎,腎受邪傷,當病腰痛如折;如其脈軟而散者,當病精血虛少,使身體不能恢復健康。

黃帝說:診脈時,其心脈勁急,這是什么???病的癥狀是怎樣的呢?岐伯說:這種病名叫心疝,少腹部位一定有形征出現(xiàn)。黃帝說:這是什么道理呢?岐伯說:心為陽臟,心與小腸為表里,今與病傳于腑,小腸受之,為疝而痛,小腸居于少腹,所以少腹當有病形。黃帝說:診察到胃脈有病,會出現(xiàn)什么病變呢?岐伯說:胃脈實則邪氣有余,將出現(xiàn)腹脹滿??;胃脈虛則胃氣不足,將出現(xiàn)泄瀉病。黃帝說:疾病的形成及其發(fā)展變化又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因于風邪,可變?yōu)楹?a href="/w/%E7%83%AD%E7%97%85" title="熱病">熱病;癢熱既久,可成為消中?。?a href="/w/%E6%B0%94%E9%80%86" title="氣逆">氣逆上而不已,可成為癲癇病;風氣通于肝,風邪經(jīng)久不愈,木邪侮土,可成為飧泄?。伙L邪客于脈,留而不去則成為癘風?。患膊〉陌l(fā)展變化是不能夠數(shù)清的。黃帝說:各種癰腫、筋攣、骨痛的病變,是怎樣產(chǎn)生的呢?岐伯說:這都是因為寒氣聚集和八風邪氣侵犯人體后而發(fā)生的變化。黃帝說:怎樣進行治療呢?岐伯說:由于四時偏勝之邪氣所引起的病變,根據(jù)五行相勝的規(guī)律去治療就會痊愈。

黃帝說:有舊病從五臟發(fā)動,都會影響到脈色而發(fā)生變化,怎樣區(qū)別它是久病還是新病呢?岐伯說:你問得很詳細?。≈灰灴疵}色就可以區(qū)別開來:如脈雖小而氣色不失于正常的,是為新?。蝗缑}不失于正常而色已失于正常的,乃是久病;如脈象與氣色均失于正常狀態(tài)的,也是久?。蝗缑}象與面色都不失于正常的,乃是新病。脈見沉弦,是肝脈與腎脈并至,若面現(xiàn)蒼赤色的,是因為有毀傷淤血所致,而外部沒有見血,或外部已見血,其經(jīng)脈必滯,血氣必凝,血凝經(jīng)滯,形體必腫,有似乎因濕邪或水氣中傷的現(xiàn)象,成為一種淤血腫脹

尺脈兩旁的內(nèi)側候于季脅部,外側候于腎臟,中間候于腹部。尺膚部的中段、左臂的外側候于肝臟,內(nèi)側候于膈部;右臂的外側候于胃腑,內(nèi)側候于脾臟。尺膚部的上段,右臂外側候于肺臟,內(nèi)側候于胸中;左臂外側候于心臟,內(nèi)側候于膻中。尺膚部的前面,候身前即胸腹部;后面,候身后即背部。從尺膚上段直達魚際處,主胸部與喉中的疾病;從尺膚部的下段直達肘橫紋處,主少腹、腰、股、膝、脛、足等處的疾病。

脈象洪大的,是由于陰精不足而陽有余,故發(fā)為熱中之病。脈象來時急疾而去時徐緩,這是由于上部實而下部虛,氣逆于上,多好發(fā)為癲仆一類的疾病。脈象來時徐緩而去時急疾,這是由于上部虛而下部實,多好發(fā)為癘風之病?;歼@種病的原因,是因為陽氣虛而失去捍衛(wèi)的功能,所以才感受邪氣而發(fā)病。有兩手脈均見沉細數(shù)的,沉細為腎之脈體,數(shù)為熱,故發(fā)為少陰陽厥;如見脈沉細數(shù)散,為陰血虧損,多發(fā)為陰虛陽亢虛勞寒熱病。脈浮而散,好發(fā)為眩暈仆倒之病。凡見浮脈而不躁急,其病在陽分,則出現(xiàn)發(fā)熱的癥狀,病在足三陽經(jīng);如浮而躁急的,則病在手三陽經(jīng)。凡見細脈而沉,其病在陰分,發(fā)為骨節(jié)疼痛,病在手三陰經(jīng);如果脈細沉而靜,其病在足三陰經(jīng)。發(fā)現(xiàn)數(shù)動,而見一次歇止的脈象,是病在陽分,為陽熱郁滯的脈象,可出現(xiàn)泄利或大便帶膿血的疾病。診察到各種有病的脈象而切按時,如見澀脈是陽氣有余;滑脈,為陰氣有余。陽熱有余則身熱無汗陰寒有余則多汗而身寒,陰氣陽氣均有余,則無汗而身寒。按脈浮取不見,沉取則脈沉遲不浮,是病在內(nèi)而非在外,故知其心腹有積聚病。按脈沉取不顯,浮取則脈浮數(shù)不沉,是病在外而不在內(nèi),當有身發(fā)熱之癥。凡診脈推求于上部,只見于上部,下部脈弱的,這是上實下虛,故出現(xiàn)腰足清冷之癥;凡診脈推求于下部,只見于下部,而上部脈弱的,這是上虛下實,故出現(xiàn)頭項疼痛之癥;若重按至骨,而脈氣少的,是生陽之氣不足,故可出現(xiàn)腰脊疼痛及身體痹癥。

32 診要經(jīng)終論篇第十六 |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 32
關于“素問/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