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另类小说,无码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家一级黄片,双飞视频

蟾毒色胺

跳轉(zhuǎn)到: 導航, 搜索
蟾毒色胺
IUPAC命名
3-(2-dimethylaminoethyl)-1H-indol-5-ol
識別
CAS號 487-93-4
ATC編碼
PubChem CID 10257
IUPHAR配體 144
ChemSpider 9839
化學性質(zhì)
化學式 C12H16N2O 
分子量 204.268 g/mol
SMILES 搜尋Jmol 3D模型,eMoleculesPubChem
物理性質(zhì)
熔點 146–147 °C (295–297 °F)
沸點 320 °C (608 °F)
治療考量
懷孕分級  ?
合法狀態(tài) 附錄一 ()
途徑 非腸道

蟾毒色胺是一種與血清素相關(guān)的色胺類物質(zhì),是存在于某些蟾蜍皮膚(得名于蟾蜍屬)、蘑菇高等植物和哺乳動物中的生物堿,結(jié)構(gòu)與二甲基色胺、脫磷酸裸蓋菇素5-甲氧基二甲基色胺類似。最早由奧地利化學家漢多夫斯基(Handovsky)在一戰(zhàn)期間從蟾蜍皮膚中提取得到。1934年維蘭德證實其結(jié)構(gòu),1936年星野敏雄完成合成。

參考來源

關(guān)于“蟾毒色胺”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