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另类小说,无码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家一级黄片,双飞视频

水紅花子

跳轉(zhuǎn)到: 導(dǎo)航, 搜索

水紅花子
Shuǐ Hónɡ Huā Zǐ
水紅花子
別名 東方蓼、天蓼、狗尾巴花、狼尾巴花、水葒子、葒草實(shí)、河蓼子、川蓼子、水紅子、爆花子、水瀉花
功效作用 散血消癥,消積止痛。用于癥瘕痞塊癭瘤腫痛,食積不消,胃脘脹痛。
英文名 FRUCTUS POLYGONI ORIENTALIS
始載于 滇南本草
毒性 無毒
歸經(jīng) 脾經(jīng)、肝經(jīng)
藥性
藥味

  

目錄

水紅花子.植物

Fructus Polygoni Orientalis

(英)Prince's-feather Fruit

【別名】 蓼實(shí)子、水葒草子。

【來源】 為科植物葒草Polygonum orientale L.的果實(shí)。

【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高1~3m,全株被長軟毛。莖直立,多分枝。葉互生,闊卵形或卵形,長10~20cm,寬6~12cm,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或略心形,全緣,兩面均被軟毛;葉柄長;托葉鞘筒狀,褐色,膜質(zhì)。圓錐花序頂生,略下垂;花淡紅色或白色;花被5深裂;雄蕊7,偶見8枚;花柱2。瘦果扁圓形,包于宿存花被內(nèi)?;ㄆ?~8月,果期8~10月。生于田間、路旁、濕地,主產(chǎn)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甘肅、山東、江蘇。

【采制】 秋季果實(shí)成熟時(shí)割取果穗,曬干,打下果實(shí),除去雜質(zhì)。

【性狀】 果實(shí)扁圓形,直徑2~3.5mm,厚1~1.5mm。未成熟者黃棕色,成熟者黑棕色,有光澤,兩面微凹,中部略有縱向隆起。頂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淺棕色略突起的果梗痕,有的有膜質(zhì)花被殘留。質(zhì)硬。

化學(xué)成分】 含黃酮類化合物。

性味】 性微寒,味咸。

【功能主治】 散血消癥,消積止痛。用于癥瘕痞塊、癭瘤腫痛、食積不消、胃脘脹痛。

【附注】 葒草全草亦入藥,主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痢疾、吐瀉?! ?/p>

水紅花子.中藥材.版本一

【英文名】 FRUCTUS POLYGONI ORIENTALIS

【別名】東方蓼、天蓼、狗尾巴花、狼尾巴花

【來源】本品為蓼科植物紅蓼Polygonum orientale L.的干燥成熟果實(shí)。秋季果實(shí)成熟時(shí)割取果穗,曬干,打下果實(shí),除去雜質(zhì)。

【性狀】本品呈扁圓形,直徑2~3.5mm,厚1~1.5mm。表面棕黑色,有的紅棕色,有光澤,兩面微凹,中部略有縱向隆起。頂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淺棕色略突起的果梗痕,有的有膜質(zhì)花被殘留。質(zhì)硬。氣微,味淡。

【性味歸經(jīng)】咸,微寒。歸肝、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散血消癥,消積止痛。用于癥瘕痞塊,癭瘤腫痛,食積不消,胃脘脹痛。

【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適量,熬膏敷患處。

【貯藏】置干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水紅花子.中藥材.版本二

【出處】出自《滇南本草》。

【拼音名】Shuǐ Hónɡ Huā Zǐ

【別名】水葒子、葒草實(shí)、河蓼子、川蓼子、水紅子、爆花子、水瀉花

【來源】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細(xì)蓼的果實(shí)。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Polygonum orientale L.

采收和儲(chǔ)藏:秋季果實(shí)成熟時(shí),采收果穗,曬干,打下果實(shí),除雜質(zhì)。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l-3m。莖直立,中空,多分枝,密生長毛。葉互生;葉柄長3-8cm;托葉鞘筒狀,下部膜質(zhì),褐色,上部草質(zhì),被長毛,上部常展開成環(huán)狀翅;葉片卵形或?qū)捖研危L10-20cm,寬6-12cm,先端漸尖,基部近圓形,全緣,兩面疏生軟毛??偁罨ㄐ蛴啥鄶?shù)小花穗組成,頂生或腋生;苞片寬卵形;花淡紅或白色;花被5深裂,裂片橢圓形;雄蕊通常7,長于花被;子房上位,花柱2。瘦果近圓形,扁平,黑色,有光澤?;ㄆ?-8月,果期 8-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路旁和水邊濕地。

資源分布:除西藏自治區(qū)外,分布幾遍全國。

【性狀】

性狀鑒別 瘦果扁圓形,直徑3-4mm,厚約1mm。表面棕黑色、棕黃色或紅棕色,平滑,有光澤,兩面微凹陷,中部略有縱向隆起,先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黃色點(diǎn)狀果柄痕,有的殘留灰白色膜質(zhì)花被。質(zhì)堅(jiān)硬。除去果皮,可見一粒扁圓形種子,外面包被有淺棕色膜質(zhì)種皮,先端有淺棕色突起的珠孔,基部有一圓形種臍,胚乳白色,粉質(zhì),胚細(xì)小,彎曲,位于胚乳的周圍。氣微,味微辛。

以粒大、飽滿、色棕黑者為佳。

顯微鑒別 粉末灰棕色。①淀粉粒類圓形,偶見多角形,直徑2-25μm,臍點(diǎn)點(diǎn)狀,隱約同見;復(fù)粒由數(shù)十至數(shù)百單粒聚合成團(tuán)塊狀。②外果皮柵狀細(xì)胞1列,長136-187μm,直徑約17μm,外壁及側(cè)壁不規(guī)則增厚;頂面觀呈多角形壁厚約7μm,棕色。③種皮內(nèi)表皮角質(zhì)層碎片長條形或不規(guī)則形,邊緣多巨卷,常帶有壁呈波形或不規(guī)則長方形的種皮細(xì)胞。此外,可見脂肪油滴,具有六角形雕紋的花粉粒及草酸鈣簇晶。

【藥理作用】

1.抗腫瘤作用:取小鼠每天灌胃水葒子(即水紅花子)煎劑、酊劑石油醚提取物,連續(xù)10天,對艾氏腹水(腹水型及實(shí)體型)和肉瘤-180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效果不穩(wěn)定,需進(jìn)一步證實(shí)。

2.抑菌作用:葒草果實(shí)(即水紅花子)水煎劑用打洞法對志賀氏痢疾桿菌及福氏痢疾桿菌均有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徑分別為17mm和13mm。用挖溝法對志賀氏痢疾桿菌和福氏痢疾桿菌的抑制距離分別為16mm和7mm。水煎劑的濃度為1:1。

3.利尿作用:陳方良等用大白鼠做利尿試驗(yàn),按10g/1kg投予水紅花子煎劑與對照組比較,6小時(shí)尿量分別為6.14±0.65和4.54±0.62ml/100g(P<0.05);流浸膏劑分別為6.96±1.32和5.6±0.96ml/100g(P<0.05),均有明顯的利尿作用。其利尿機(jī)理可能為給藥后引起血液膠體滲透壓的增加,使水分大量進(jìn)入血循環(huán),導(dǎo)致腎小球濾過量增加,同時(shí)抑制了遠(yuǎn)端腎小管對水的重吸收所致。

毒性】水紅花子的急性毒性試驗(yàn)LD50為93.37±13.9g/kg,毒性甚小。

【性味】咸;性涼

【歸經(jīng)】肝;脾經(jīng)

【功能主治】活血消積;健脾利濕;清熱解毒;明目。主脅腹癥積;水臌;胃脘痛;食少腹脹;火眼;瘡腫;瘰疬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0g;研末、熬膏或浸酒。外用:適量,熬膏;或搗爛外敷。

【注意】凡血分無瘀滯及脾胃虛寒著忌服。

【附方】治瘰疬方《本草衍義》:治瘰疬;貼痞膏《醫(yī)部全錄》:消癥散積;

【各家論述】

1.《別錄》:主消渴,去熱,明目,益氣。

2.《滇南本草》:破血,洽小兒痞塊積聚,消年深堅(jiān)積,療婦人石瘕癥。

3.《品匯精要》:明眼目,消瘡毒。

4.《國藥提要》:去熱,治煩渴及頸淋巴腺炎。

5.《藥材學(xué)》:清肺化痰降氣通便,透疹。治痰嗽喘咳,大小便不利,麻疹不透。

6.《上海常用中草藥》:散血,消積,止痛。

7.《新疆中草藥手冊》:健脾利濕,清熱明目。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頸淋巴結(jié)核,脾腫大消化不良,腹脹胃痛,小兒食積,結(jié)膜炎。

【摘錄】《中華本草》

參看

關(guān)于“水紅花子”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xué)百科條目

個(gè)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dòng)作
導(dǎo)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