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莼
A+醫(yī)學(xué)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石莼 | 中藥圖典 |
石莼 Shí Chún |
|
---|---|
![]() |
|
別名 | 石被、紙菜、海萵苣、海白菜、綠菜、豬母菜、青菜婆 |
功效作用 | 利水消腫;軟堅(jiān)化痰;清熱解毒。主水腫;頸淋巴結(jié)腫大;癭瘤;高血壓;喉炎;瘡癤;急、慢性腸胃炎;疳疾 |
英文名 | Ulva |
始載于 | 《本草拾遺》 |
毒性 | 無毒 |
歸經(jīng) | 腎經(jīng) |
藥性 | 寒、平 |
藥味 | 甘、咸 |
石莼 Ulva lactuca L. 屬于綠藻門,石莼目,石莼科,石莼屬
亦稱海白菜、海青菜、海萵苣、綠菜、青苔菜、綸布,常見海藻。片狀,近似卵形的葉片體由兩層細(xì)胞構(gòu)成,高10-40 厘米,鮮綠色,基部以固著器固著于巖石上,生活于海岸潮間帶,可供食用。生長在海灣內(nèi)中、低潮帶的巖石上,東海、南海分布多、黃海、渤海稀少,冬春采收,鮮食或漂洗曬干。
石莼干品每百克含水分 克,蛋白質(zhì)3.6 克,粗纖維6.69 克,還含
有維生素、有機(jī)酸、礦物質(zhì)、麥角固醇等成分。
石莼性味甘咸寒,具有軟堅(jiān)散結(jié)、利水解毒等功效。用于喉炎、頸淋巴
結(jié)腫、水腫、癭瘤等病癥?!侗静菥V目拾遺》載“下水,利小便。”孕婦及
脾胃虛寒和有濕滯者忌食用。
食療價(jià)值
石莼科植物石莼或孔石莼等的葉狀體。又稱石被、紙菜、海萵苣、海白菜、大腹消、蠣皮菜。石莼分布于我國浙江至廣東海南島,以及黃海,渤海沿岸;孔石莼分布于遼寧、河北、山東、江蘇等沿海地區(qū)及長江以南的東海和南海沿岸。冬、春季采收。洗凈,干燥備用。
[性能]味甘、微咸,性涼。能軟堅(jiān)散結(jié),清熱潤燥,利小便。
[參考]石莼含蛋白質(zhì)、粗纖維、二氧化硅、鈉、鈣、鎂和酸性多糖、糖醛酸等;孔石莼含蛋白質(zhì)、脂肪、戊聚糖、氨基酸、脂肪酸、香莢蘭醛、生物素、維生素B12等成分。
[用途]用于癭瘤,瘰疬;暑熱煩渴,咽喉干痛;水腫,小便不利。
[用法]煎湯,或煮食。
[附方]
石莼湯:石莼30~60g,加水煎湯服。
源于《海藥本草》。本方取石莼清熱利尿的作用。用于熱結(jié)膀胱,小便不利。此外亦可作清涼劑用。
參考
|
出自A+醫(yī)學(xué)百科 “石莼”條目 http://www.yibo008.com/w/%E7%9F%B3%E8%8E%BC 轉(zhuǎn)載請(qǐng)保留此鏈接
關(guān)于“石莼”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