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旁腺切除術
A+醫(yī)學百科 >> 甲狀旁腺切除術 |
2.甲狀旁腺增生癥,占7%。
3.甲狀旁腺癌,占1%。
目錄 |
[術前準備]
1.測定血鈣、尿鈣、磷含量及血中堿性磷酸酶含量。
2.測定腎功能及系統(tǒng)檢查有無尿路結石。
3.拍X線片檢查骨骼脫鈣情況。如有骨質疏松和脫鈣變化,應囑病人臥床休息,避免發(fā)生病理骨折。
4.做B超、CT檢查,必要時做上縱隔充氣造影或鎖骨下動脈造影,以確定腫瘤位置。
[麻醉]
[手術步驟]
1.體位、切口 同甲狀腺次全切除術。
2.甲狀腺顯露步驟 同甲狀腺次全切除術。
3.檢查甲狀旁腺
⑴首先探查4個甲狀旁腺正常所在部位。先從甲狀腺右葉開始,切斷、結扎右側甲狀腺中靜脈。用止血鉗或牽引線把甲狀腺向內前方牽引,鈍性分離右葉的側后面疏松組織,直達食管及頸椎體側肌膜,即可在甲狀腺背側,甲狀腺上動脈和甲狀腺下動脈終末支分布區(qū)見到右側兩枚甲狀旁腺或腺瘤。正常甲狀旁腺呈桔黃色,卵圓形,約5mm×3mm×2mm,左、右側各2枚。如其中1枚腺體呈紅褐色腫大,多為腺瘤,易被發(fā)現(xiàn)。如有兩枚以上腺體比正常增大且大小不勻,顏色呈黃紅褐色時,則應考慮為增生。甲狀旁腺癌多呈圓形,因被膜增厚而呈灰白色,常與周圍組織之間發(fā)生粘連。如探查右側未發(fā)現(xiàn)可疑病變或增生時,應繼續(xù)探查左側。
⑵探查異位甲狀旁腺瘤:通常分三個解剖區(qū)域探查。A.頸部甲狀腺區(qū);B.胸骨柄后區(qū);C.上縱隔區(qū),需劈開胸骨探查胸腺。亦可循上、下甲狀旁腺胚胎期發(fā)生過程的變異部位尋找。上甲狀旁腺的異常部位有4處,下甲狀旁腺的異常部位有5處。如果頸部找不到病變腺體,應劈開胸骨探查上縱隔或胸腺,必要時可切除胸腺加以解剖,尋找病灶。因為在縱隔內的旁腺瘤幾乎都在胸腺內。
4.摘除病變的甲狀旁腺
⑴自周圍組織鈍性分離腫大的腺瘤,切斷、結扎出入的血管,完整地摘除腺瘤。
⑵切除增生的甲狀旁腺:如果探查發(fā)現(xiàn)2枚以上旁腺明顯腫大,可判定為增生,應探查4枚后,選其中一個切取部分組織送冰凍切片。待病理證實為增生時,可摘除3枚,僅留下一枚不大于40mg的旁腺即可維持正常功能。
⑶如診斷為甲狀旁腺癌,應將同側甲狀腺葉及峽部以及頸總動脈前疏松結締組織、氣管周圍脂肪組織及淋巴結一并切除。如癌腫被膜未破潰,可保留喉返神經。如腫瘤已潰破或與喉返神經粘連、浸潤時,則應一并切除。
5.縫合頸前肌及皮膚切口 甲狀旁腺腺瘤摘除后,將創(chuàng)面可靠縫合止血??刹环?a href="/w/%E5%BC%95%E6%B5%81" title="引流">引流,縫合切口。對甲狀旁腺增生或旁腺癌,手術范圍廣,創(chuàng)面大,應放置膠皮片或膠皮管引流。切口縫合方法同甲狀腺次全切除術。
[術中注意事項]
1.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狀可由腺瘤、增生或癌三種不同性質的病變引起,手術方法各異。因此在術中一定要按順序和區(qū)域探查尋找有病變的甲狀旁腺。找到后迅速作冰凍切片,根據(jù)病理報告結果,采取相應術式。
2.手術中探查尋找病變的甲狀旁腺有時并不容易,既要熟悉旁腺的正常解剖部位,又要知曉可能的變異部位。必須按順序仔細耐心查找。如果在正常位置或頸部區(qū)域找不到病灶,必須探查前縱隔或胸腺。可由頸部切口胸骨柄上凹開始輕柔地逐漸由淺而深地分離胸腺,最后由胸骨后將胸腺拉出。如果分離有困難,可劈開上段胸骨,探查或切除胸腺?! ?/p>
[術后處理]
1.術后1~3日內,由于旁腺功能不足,血鈣過低,可發(fā)生手足抽搐。必須監(jiān)測血鈣、磷變化,并靜脈注射10%氯化鈣和口服維生素D3。如果4周后血鈣仍低,可給予二氫速變固醇。
2.由于甲狀旁腺素不足,術后應注意尿量。如尿量過少或無尿,應充分靜脈輸液糾正。
3.其他局部切口引流,呼吸道通暢,預防感染等同甲狀腺次全切除術。
關于“甲狀旁腺切除術”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