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葉蓼
A+醫(yī)學(xué)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掌葉蓼 | 中藥圖典 |
掌葉蓼 Zhǎnɡ Yè Liǎo |
|
---|---|
別名 | 屈草、豬草、大辣蓼、九龍?zhí)熳?/td> |
功效作用 | 止血;清熱。主吐血;衄血;崩漏;赤痢;外傷出血 |
英文名 | |
始載于 | |
毒性 | |
歸經(jīng) | |
藥性 | 涼 |
藥味 | 酸、苦 |
【藥名】掌葉蓼
【別名】屈草、豬草、大辣蓼、九龍?zhí)熳?/p>
【漢語拼音】zhang ye liao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gonum palmatum Dunn
【科屬分類】蓼科
【拉丁文名】Herba Polygoni Palmati
【主治】吐血;衄血;崩漏;赤?。?a href="/w/%E5%A4%96%E4%BC%A4" title="外傷">外傷出血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谷濕地。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全草,切段曬干或鮮用。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動植物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約1m。莖直立,帶紫紅色,有縱棱,多分枝,被短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2-9cm,有縱肋,被伏毛及短柔毛;托葉鞘斜截形,長1-2cm,脈紋顯著,被伏毛,先端無睫毛;葉片掌狀,直徑6-12cm,有5-9個掌狀深裂,裂片近菱形,基部2個裂片較小,近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基部凹下,上面有伏毛及短柔毛,葉脈及葉緣有伏毛。頭狀花序排成聚傘狀,花序軸被短柔毛及伏毛,苞片線形,密被粗毛及短柔毛;花梗短,花被5深裂,淡紅色,脈紋明顯;雄蕊8;花柱3,柱頭頭狀。瘦果卵形,三棱,淡褐色,有點(diǎn)狀花紋?;?、果期夏秋季。
【生藥材鑒定】性狀鑒別 莖枝圓柱形,多分枝,棕紅色至紫紅色,表面有縱棱線紋,被短柔毛,斷面中空。葉多皺曲,展平后葉片掌狀,5-9掌狀深裂,裂片近菱形,基部2裂片較小,近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基部深凹,表面有伏毛及短柔毛;托葉鞘斜截形,有明顯脈紋,膜質(zhì),有伏毛。頭狀花序排列成聚傘花序狀;花被淡紅色,有明顯脈紋。瘦果卵形,有3棱,淡褐色,有點(diǎn)狀花紋。氣微,味微澀。
【功效分類】止血藥;清熱藥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鮮葉搗敷;或干葉研粉撒布。
【出處】《中華本草》
|
關(guān)于“掌葉蓼”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