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麩
A+醫(y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小麥麩 | 中藥圖典 |
小麥麩 Xiǎo Mài Fū |
|
---|---|
別名 | 麩皮 |
功效作用 | 治虛汗,盜汗,泄利,糖尿病,口腔炎,熱瘡,折傷,風濕痹痛,腳氣。 |
英文名 | |
始載于 | 《本草拾遺》 |
毒性 | 無毒 |
歸經(jīng) | 大腸經(jīng) |
藥性 | 涼 |
藥味 | 甘 |
【出處】 《本草拾遺》
【拼音名】 Xiǎo Mài Fū
【別名】 麩皮(《本草蒙筌》)。
【原形態(tài)】 植物形態(tài)詳"小麥"條。
【性味】 甘,涼。
①《本草拾遺》:"甘,寒,無毒。"
②《日華子本草》:"涼。"
③《醫(yī)林纂要》:"咸,寒。"
【歸經(jīng)】 《得配本草》:"入手陽明經(jīng)。"
【功效與作用】 治虛汗,盜汗,泄利,糖尿病,口腔炎,熱瘡,折傷,風濕痹痛,腳氣。
①《本草拾遺》:"和面作餅,止泄利,調(diào)中去熱,健人。以醋拌蒸熱,袋盛,熨腰腳傷折處,止痛散血。"
②《日華子本草》:"治時疾熱瘡,湯火瘡爛,撲損傷折,瘀血,醋炒貼窨。"
③《綱目》:"醋蒸熨手足風濕痹痛,寒濕腳氣,互易至汗出。末服止虛汗。"
【用法用量】 內(nèi)服:入散劑。外用:醋炒包熨或研末調(diào)敷。
【附方】 ①治產(chǎn)后虛汗:小麥麩、牡蠣等分。為末,以豬肉汁調(diào)服二錢。日二服。(《胡氏婦人方》)
②治走氣作痛:釅醋拌麩皮,炒熱,袋盛熨之。(《生生編》)
④治小兒眉瘡:小麥麩炒黑,研末,酒調(diào)敷之。(《綱目》)
【臨床應(yīng)用】 ①治療口腔炎
用小麥麩燒灰2份,冰片1份,混合研細搽患處,每天2~3次。治療1OO余例,有效率約95%,一般3~5天即愈。
②治療糖尿病
以6/10的麥麩,4/10的面粉,再加適量的食油、雞蛋、蔬菜拌和蒸熟代飲食,隨病情的好轉(zhuǎn)逐步減少麥麩含量。在整個療程中不給其他藥物及營養(yǎng)物質(zhì)。據(jù)13例中、重型患者觀察,3例血糖下降至140毫克%以下,7例降至180毫克%以下,治療后尿糖從++++.或+++轉(zhuǎn)為陰性者10例,所需時間最短4天,最長為98天,一般在1個月內(nèi)轉(zhuǎn)為陰性;全身情況皆顯著好轉(zhuǎn),體重增加,因糖尿病引起的神經(jīng)炎也見消失。
【摘錄】 《中藥大辭典》
|
關(guān)于“小麥麩”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