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獨蒜
A+醫(y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黃花獨蒜 | 中藥圖典 |
黃花獨蒜 Huánɡ Huā Dú Suàn |
|
---|---|
別名 | 土白及[廣西]、粉口蘭、老鴉蒜、土白芨、白芨、冰梨子 |
功效作用 | 補肺;止咳;清熱解毒。主肺癆;咳嗽;咳血;咯血;癰疽疔瘡;跌打損傷 |
英文名 | all-grass of Pubescent Spathoglottis |
始載于 | 《植物名實圖考》 |
毒性 | |
歸經(jīng) | 心經(jīng)、肺經(jīng) |
藥性 | 寒 |
藥味 | 甘、苦 |
《全國中草藥匯編》:黃花獨蒜
【別名】 土白及[廣西]、粉口蘭
【來源】 蘭科黃花獨蒜Spathoglottis pubescens Lindl.,以塊莖入藥。
【生境分布】 廣西、廣東、貴州、臺灣。
【用法用量】 3錢,水煎服。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華本草》:黃花獨蒜
【出處】 始載于《植物名實圖考》
【拼音名】 Huánɡ Huā Dú Suàn
【英文名】 all-grass of Pubescent Spathoglottis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苞舌蘭的假鱗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pathoglottis pubescens Lindl.[S. fortunei Lindl.]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 苞舌蘭,陸生植物。假鱗莖扁球形,具1-3葉。葉片狹披針形,通常長20-30cm,寬1-1.7cm(-4.2)cm,先端漸尖,具柄。花葶纖細或粗壯,高達50cm,被短柔毛;花苞片披針形,長5-9mm,被柔毛;總狀花序頂生,疏生2-8朵花;花梗(連子房)長2-2.5cm,被柔毛;花黃色;萼片橢圓形,長1.2-1.6cm,寬5-7mm,先端略鈍,背面常被毛;花瓣長圓形,與萼片等長而較寬,先端鈍,唇瓣3裂,側(cè)裂片鐮狀長圓形,外伸,中裂片倒卵狀楔形,比側(cè)萼片長,具爪,爪上有2個半圓狀、肥厚的附屬物,基部被長柔毛,從基部到先端具3條龍骨,中央1條肉質(zhì)狀隆起;合蕊柱長約8mm,兩側(cè)具翅?;ㄆ?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400-2700m的山坡巖石上、路旁或田野。
資源分布:分布于臺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性味】 苦;甘;性寒
【功效與作用】 補肺;止咳;清熱解毒。主肺癆;咳嗽;咳血;咯血;癰疽疔瘡;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 1.《新華本草綱要》:有補肺、止咳、生肌、斂瘡的功能。用于肺結核、咳嗽、疔瘡、癰疽瘡毒。
2.《植物名實圖考》:黃花獨蒜,生云南山中,根如小蒜,葉似初生葉而窄。又似虎頭蘭葉而短。有皺、傍發(fā)箭,開五瓣黃花,紫紅心,似蘭花白及輩。而瓣圓短。
【摘錄】 《中華本草》
|
關于“黃花獨蒜”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