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塘蛇
A+醫(yī)學(xué)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過塘蛇 | 中藥圖典 |
過塘蛇 Guò Tánɡ Shé |
|
---|---|
別名 | 水蓋菜、崩草、水甕菜、水龍、過江龍、水芥菜、水菜岳、狗腸草、過江藤、枇杷菜、魚鰾草、假蕹菜、水浮藤、草里銀釵、白玉釵草、玉釵草、過溝龍、過塘標蠶繭草、水盎菜、假甕菜 |
功效作用 | 清熱,利尿,消腫,解毒。治燥熱咳嗽,酒疸,淋病,麻疹,丹毒,癰腫疔瘡。 |
英文名 | Herb of Creeping Waterprimrose |
始載于 | 《生草藥性備要》 |
毒性 | 無毒 |
歸經(jīng) | |
藥性 | 寒 |
藥味 | 甘、苦 |
目錄 |
過塘蛇的功效介紹
過塘蛇 (《生草藥性備要》)
異名
水蓋菜、崩草(《生草藥性備要》),水甕菜(《本草求原》),水龍(《柳岡雜記》),過江龍(《天寶本草》),水芥菜(《嶺南采藥錄》),水菜岳(《福建民間草藥》),狗腸草(《民間常用草藥匯編》),過江藤(《四川中藥志》),枇杷菜、魚鰾草(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假蕹菜(《廣西中草藥》),水浮藤(《福建中草藥》)?! ?/p>
來源
為柳葉菜科植物水龍的全草?! ?/p>
植物形態(tài)
水龍浮水或匍匐狀草本,無毛,其浮水莖的每一節(jié)上常有圓柱狀的白色囊狀浮器,具多數(shù)絲狀根。
葉互生,倒卵形至長圓狀倒卵形,長1.5~5厘米,寬0.5~2.5厘米,先端圓或鈍,基部漸狹;葉柄長0.3~1厘米。
花單生于葉腋,具長柄;萼裂片5,披針形,長約7毫米,外面被疏長柔毛;花瓣5,白色,基部淡黃,倒卵形,長約12毫米;雄蕊10;子房下位,5室,柱頭頭狀,5淺裂。
蒴果線狀圓柱形,長2~3厘米,徑約3毫米,無毛或有毛;果柄長2.5~3.5厘米。
種子多數(shù),矩形,平滑。
花期夏、秋。
生于水田、水池中或溝渠中。
分布我國西南部、南部至東部。
【采集】夏、秋采收,洗凈,曬干。
藥材
干燥全草,莖甚長,粗3~5毫米,紅棕色,有縱直條紋,質(zhì)較柔韌。
節(jié)下著生多數(shù)毛發(fā)狀須根,黑色,白色囊狀浮器已扁癟不明顯,或脫落。
葉皺縮,倒卵形至長圓狀卵形。
花果多脫落而少見。
產(chǎn)廣東、廣西、四川、福建等地。
化學(xué)成分
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糖類。
【性味】①《生草藥性備要》:味淡,性寒。
②《福建民間草藥》:甘,寒,無毒?! ?/p>
功用主治-過塘蛇的功效
①《生草藥性備要》:理酒病,敷背癰,治蛇傷,顛狗咬傷,利小便,搗汁飲。
③《福建民間草藥》:利尿解熱。
理酒疸,治蛇傷。
治天泡瘡,血瘙。
⑤《四川中藥志》:治各種瘡毒及淋病。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0.3~1兩;或搗汁。
外用:搗敷或煅灰調(diào)敷。
選方
①治酒疸:鮮過塘蛇一握。
搗爛絞自然汁,和冬蜜等量調(diào)服。
酌加水煎,飯前服,日兩次。
(《福建民間草藥》) ③治水腫:過塘蛇、水茴香、水皂角、甘草、茯苓。
水煎服。
(《四川中藥志》) ④治蛇傷、瘋狗咬傷:鮮過塘蛇一至二握。
洗凈搗爛,絞自然汁內(nèi)服,渣敷傷處。
(《福建民間草藥》) ⑤治感冒發(fā)熱,燥熱咳嗽:過塘蛇五錢至一兩,水煎服。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⑥治癰瘡,跌打:鮮過塘蛇搗爛敷。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⑦治小兒膿皰瘡:過塘蛇煎水洗,另用鮮草搗爛敷。
⑧治乳癰:過塘蛇搗爛敷。
⑨治風(fēng)火牙痛:過塘蛇二兩,水煎服。
(⑦方以下出《廣西中草藥》) ⑩治實熱口渴便秘:鮮過塘蛇搗汁二至四兩,調(diào)冬蜜燉溫服。
⑾治麻疹透后高熱不退:鮮過塘蛇一至二兩,搗汁,水燉服。
(⑩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
關(guān)于“過塘蛇”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