苧麻葉
A+醫(yī)學(xué)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苧麻葉 | 中藥圖典 |
苧麻葉 Zhù Má Yè |
|
---|---|
別名 | |
功效作用 | 涼血,止血,散瘀。治咯血,吐血,血淋,尿血,肛門(mén)腫痛,赤自帶下,跌撲瘀血,創(chuàng)傷出血,乳癰,丹毒。 |
英文名 | |
始載于 | 《本草綱目》 |
毒性 | 無(wú)毒 |
歸經(jīng) | 心經(jīng)、肝經(jīng) |
藥性 | 寒 |
藥味 | 甘、苦 |
【藥名】苧麻葉
【漢語(yǔ)拼音】zhu ma ye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Boehmeria nivea(L.)Gaud.[Urtica nivea L.]
【歸經(jīng)】肝;心經(jīng)
【科屬分類(lèi)】蕁麻科
【拉丁文名】Folium Boehmeriae Niveae
【主治】咯血;吐血;血淋;尿血;月經(jīng)過(guò)多;外傷出血;跌仆腫痛;脫肛不收;丹毒;瘡腫;乳癰;濕疹;蛇蟲(chóng)咬傷
【采收和儲(chǔ)藏】春、夏、秋季均可采收,鮮用或曬干。
【資源分布】在我國(guó)河南、山東及陜西以南各地廣為栽培,也有野生。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半灌木,高1-2m。莖直立,圓柱形,多分枝,青褐色,密生粗長(zhǎng)毛。葉互生;葉柄長(zhǎng)2-11cm;托葉2,分離,早落;葉片寬卵形或卵形,長(zhǎng)7-15cm,寬6-12cm,先端漸尖或近尾狀,基部寬楔形或截形,邊緣密生齒牙,上面綠色,粗糙,并散生疏毛,下面密生交織的白色柔毛,基出脈3條?;?a href="/w/%E5%8D%95%E6%80%A7" title="單性">單性,雌雄通常同株;花序呈圓錐狀,腋生,長(zhǎng)5-10cm,雄花序通常位于雌花序之下;雄花小,無(wú)花梗,黃白色,花被片4,雄蕊4,有退化雌蕊;雌花淡綠色,簇球形,直徑約2mm,花被管狀,宿存,花柱1。瘦果小,橢圓形,密生短毛,為宿存花被包裹,內(nèi)有種子1顆?;ㄆ?月,果期10月。
【性味】甘;微苦;性寒
【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苧麻的葉。
【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10-30g;或研末;或鮮品搗汁。外用:適量,研末摻;或鮮品搗敷。
【出處】《中華本草》
|
關(guān)于“苧麻葉”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wú)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