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渣果
A+醫(yī)學(xué)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油渣果 | 中藥圖典 |
油渣果 Yóu Zhā Guǒ |
|
---|---|
別名 | 油瓜、豬油果、野面瓜、猴子面瓜果、有棱油爪、牛蹄子、猴子面瓜、嘜豆莢 |
功效作用 | 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主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外傷出血;瘡癤腫痛;濕疹 |
英文名 | |
始載于 | |
毒性 | 小毒 |
歸經(jīng) | 胃經(jīng) |
藥性 | 涼 |
藥味 | 甘 |
種 名: 油渣果
學(xué) 名: Hodgsonia macrocarpa
別 名: 油瓜、豬油果
科: 葫蘆科
屬: 油渣果屬
產(chǎn)地分布
原產(chǎn)亞洲的熱帶地區(qū)。分布于緬甸、泰國、老撾、越南、印度、馬來西亞及中國云南、廣東、廣西等地。中國于1958年引入廣東、廣西、四川等地栽培。
形態(tài)特征
葉互生,厚革質(zhì),3-5裂或不分裂,全緣,基部平截或微凹。卷須2-5歧?;?a href="/w/%E5%8D%95%E6%80%A7" title="單性">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傘房狀花序;雌花單生。果大,扁球形,淡紅褐色,外有絨毛和12條縱溝?;ㄆ?-10月。 植株高可達30米。單葉互生,革質(zhì)、掌狀。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總狀花序,雌花單生于葉腋。果實似西瓜,內(nèi)有6枚復(fù)合種子,種子有種仁2個。要求年平均氣溫17℃以上,最冷月平均氣溫10℃以上。用種子或壓條、插條繁殖,按比例配置雌雄株。種后2~3年收果。種仁含油約70%、蛋白質(zhì)20%,淡黃色,明亮清香無毒,可供食用
生長習(xí)性
喜高溫、高濕和微酸性土壤。在年平均溫度22度在上,最低溫度0度左右,輕霜日數(shù)不超過5-20天,年降水量1400毫米以上,年平均相對溫度80%的氣候條件下,都適宜生長。
園林用途
油渣果宜栽培在房前屋后,也可種植于大樹旁或人工棚架旁,讓其自然攀援生長。種子含油量高,是食用油植物。油瓜還可入藥,治療毒瘡。
繁殖培育
用播種、扦插和壓蔓繁殖。
葫蘆科油瓜屬常綠木質(zhì)藤本。又稱油瓜、豬果。野生?! ?/p>
油渣果.中藥材
【拼音名】Yóu Zhā Guǒ
【別名】油瓜、豬油果、有棱油爪、牛蹄子、野面瓜、猴子面瓜、嘜豆莢。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葫蘆科植物油渣果的種仁或果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采收和儲藏:9-10月采果,剖取種仁,洗凈,曬干或鮮用。果皮,曬干研末。
【原形態(tài)】多年生木質(zhì)藤本,長達20-30m。莖枝粗壯,具縱棱及槽,無毛。葉互生;葉柄粗壯,長4-8cm,具縱條紋;鄭須2-5歧,光滑;葉片厚革質(zhì),3-5深裂,中裂片淺裂或有時不分裂;長寬均15-24cm,裂片卵狀長圓形,中裂征較大,側(cè)裂片較小,上面光綠色,兩面光滑無毛;主脈3-5條,在背部隆起。雌雄異株;雄花總狀花序,花序軸15-30cm;苞片長圓狀披針形,肉質(zhì),花梗粗短,光滑或被微柔毛;花萼筒管狀,淡黃以;花冠輻狀,外面黃色,里面白色,5裂,裂片長約5cm,先端呈流蘇狀,長達15cm;雄蕊3,花絲不明顯,花藥靠合;雌花單生;花梗粗壯,短;子房近球形,具12枚胚株,外面被微毛,花柱長,柱頭3,先端2裂。果實大型,扁球形,徑約20cm,厚10-16cm;淡紅褐色,有12條溝槽,具絨紅,有6顆大型種子(另6顆不育)。種子長圓形,長約7cm,寬達3cm?;ā⒐?-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00-1500的灌叢中和山坡路旁,也有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西云南及西藏等地。
【性味】味甘;性涼
【歸經(jīng)】歸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主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外傷出血;瘡癤腫痛;濕疹
【用法用量】內(nèi)服:研末,6-9g。外用:適量,研末撒敷;或取種仁搗油涂擦。
【摘錄】《中華本草》
|
關(guān)于“油渣果”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給油渣果條目的留言--112.113.93.184 2016年5月22日 (日) 23:05 (CST) 留言: 給油渣果條目的留言--112.113.93.184 2016年5月22日 (日) 23:06 (CST) 留言: 需要的聯(lián)系我QQ348773974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