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蘿卜
A+醫(y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巖蘿卜 | 中藥圖典 |
巖蘿卜 Yán Luó Bo |
|
---|---|
別名 | 巖蝴蝶 |
功效作用 | 活血散瘀;生肌止血。主跌打瘀腫疼痛;創(chuàng)傷出血;凍瘡 |
英文名 | Henry Urophysa |
始載于 | 《中國植物志》 |
毒性 | |
歸經 | |
藥性 | 平 |
藥味 | 甘、苦 |
【出處】 始載于《中國植物志》。
【拼音名】 Yán Luó Bo
【英文名】 Henry Urophysa
【別名】 巖蝴蝶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Urophysahenri Oliv Ulbr. Semiquilegia henryi (oliv)
采收和儲藏:根莖全年可采挖。葉春、夏季采,均鮮用或陰干。
【原形態(tài)】 尾囊草,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壯,直徑1.5-2.5cm,灰褐色或棕褐色,有多數(shù)殘存的葉鞘,脫落后呈鱗片狀。葉多數(shù),基生,葉柄長3.6-12cm;葉片寬卵形,長1.4-2.2cm,寬3-4.5cm,基部心形,中全裂片扇狀倒卵形或扇狀菱形,上部3裂,兩在 疏被短柔毛?;ㄝ愀哌_15cm,通常有花3朵,排成聚傘花序;苞片楔狀倒卵形,不分裂或3淺裂;小苞片線形,對生或近對生;花直徑2-2.5cm,萼片5,天藍色或粉紅白色,倒卵狀橢圓形;花瓣5,長圓狀船形,基部囊狀;雄蕊多數(shù),退化雄蕊膜質,狹披針形;心皮5-8,吸粗毛。萵葖果,卵形,囊狀,有宿存長花柱。種子狹腎形,密生小疣狀突起?;ㄆ?-4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巖石旁或陡崖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湖北西部、湖南北部、四川東部、貴州。
【性狀】 性狀鑒別,根莖圓柱形,直徑約9mm。表面褐色,具大小不等的孔穴,環(huán)節(jié)密集;頂端殘留葉柄殘基及中空的莖基。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片狀不整齊。氣微,味辛、微苦。
【性味】 味甘;微苦;性平
【功效與作用】 活血散瘀;生肌止血。主跌打瘀腫疼痛;創(chuàng)傷出血;凍瘡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搗敷。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治挫傷青腫。
【摘錄】 《中華本草》
|
出自A+醫(yī)學百科 “巖蘿卜”條目 http://www.yibo008.com/w/%E5%B2%A9%E8%90%9D%E5%8D%9C 轉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于“巖蘿卜”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