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田七
A+醫(y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土田七 | 中藥圖典 |
土田七 Tǔ Tián Qī |
|
---|---|
別名 | 姜三七、竹葉三七、小田七、竹田七、毛七、賊佬姜、三七姜、姜葉三七、姜七、姜田節(jié) |
功效作用 | 散瘀;止痛;止血。主跌打瘀痛;風濕骨痛;吐血衄血;月經(jīng)過多;外傷出血 |
英文名 | Rhizome of Local Involucrate Stahlianthus |
始載于 |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
毒性 | |
歸經(jīng) | 心經(jīng)、脾經(jīng) |
藥性 | 溫 |
藥味 | 辛、苦 |
種 名: 土田七
學 名: Stahlianthus involucratus
科: 姜科
屬: 土田七屬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ulokaempferia yunnanensis (Gagnep.)R.M.Smithp[Monolophus yunnanensis(Gagnep.)T.L.Wu et Senjen;Kaempferia yunnanensis Gagnep.;Camptandra yunnanensis(Gagnep)K.Schum].
產(chǎn)地分布
廣東、廣西、海南、福建有分布。印度、錫金也有。
形態(tài)特征
直立草本,高15—30厘米;根莖塊狀,外面棕褐色,內(nèi)面棕黃色,粉質(zhì),芳香而有辛辣味,根末端膨大成球狀。葉片倒卵狀長圓形或披針形,長10-18厘米,寬2-3.5厘米,葉面深綠色,背面淡紫紅色;葉柄長6-18厘米;花10-15朵聚生于鐘狀的總苞內(nèi),總苞長4-5厘米,寬2-2.5厘米,先端2-3裂,總苞與花的各部常具棕色、透明的小腺點;總花梗長2-2.5厘米;小苞片線形,長約1.5厘米,膜質(zhì);花白色;花萼管長9-11毫米,先端淺3裂;花冠管長2.5—2.7厘米,裂片長圓形,長約1.2厘米,背裂片稍大,先端具小尖頭;側(cè)生退化雄蕊倒披針形,長1.6—2厘米,寬4毫米;唇瓣倒卵狀匙形,長約2厘米,上部寬1.3厘米,深裂至5毫米處,白色,中央具杏黃色斑,內(nèi)被長柔毛;唇瓣與側(cè)生退化雄蕊卷成筒狀,露出總苞之上;花藥長約5毫米,花絲長約2毫米,藥隔附屬體半圓形,長約3毫米;子房卵形,長約3.5毫米,花柱線形,柱頭具睫毛?;ㄆ?-6月。
生長習性
喜生長在溫暖、濕潤、有蔭蔽的林下。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澇、耐寒。產(chǎn)勐臘、勐海、雙江;生于海拔800—900米的林下與荒坡;
用途功能
園林用途
土田七先開花后出葉,花白色,葉片紅褐色或綠色??膳柙?,或作花壇鑲邊。塊根可入藥,有散瘀消腫、活血止血、行氣止痛作用。
土田七
【土田七的功效介紹】:
土田七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姜科植物土田七的塊莖。
【植物形態(tài)】土田七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
根莖呈不規(guī)則圓形,芳香有辛辣味,根莖的分枝頂端膨大成球形,又可長出新苗。
葉基生,通常2~3片,形似竹葉,先端短尖,基部狹而成柄,有多數(shù)弧形平行脈。
花黃色。
廣東、廣西、江西有栽培。
【采集】秋、冬、春采挖根莖,洗凈;曬干備用。
【性味】辛微苦,溫。
【功用主治-土田七的功效】散瘀消腫,活血止血,行氣止痛。
治跌打瘀痛,風濕骨痛,吐血,衄血,月經(jīng)過多,蟲蛇咬傷。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2~3錢;或浸酒。
外用:研粉敷。
|
關于“土田七”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給土田七條目的留言--113.79.215.81 2013年5月18日 (六) 14:04 (CST) 留言:蛇蟲咬傷如何治療?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