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古特馬尿泡
A+醫(y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唐古特馬尿泡 | 中藥圖典 |
唐古特馬尿泡 Tánɡ Gǔ Tè Mǎ Niào Pào |
|
---|---|
別名 | 馬尿泡、羊尿泡、唐傳尕保 |
功效作用 | 鎮(zhèn)痛消腫。治消化道痙攣性疼痛,瘡毒,癌瘤及皮膚病。 |
英文名 | |
始載于 | 《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
毒性 | 有毒 |
歸經(jīng) | |
藥性 | 寒 |
藥味 | 辛、苦 |
【出處】 《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拼音名】 Tánɡ Gǔ Tè Mǎ Niào Pào
【別名】 馬尿泡、羊尿泡(《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唐傳尕保(藏名)。
【來源】 為茄科植物唐古特馬尿泡的種子及根。秋季果熟時采種子,曬干;9~10月挖根,曬干。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根粗壯,肉質(zhì)。莖直立,短租,被稀疏柔毛或腺毛。葉互生,近基部蓮座狀,葉片長橢圓形,長6~20厘米,寬2~4厘米,先端鈍,全緣或有缺刻,兩面被疏柔毛或腺毛,邊緣較多;葉柄有翅?;ㄐ虮干?,有花1~3朵,黃色;萼圓筒形,長約1厘米,有短鈍齒5,結(jié)果時迅速增大而成一橢圓形的囊,具縱肋和網(wǎng)脈;花冠管狀,長2厘米,藏于膨大的花萼內(nèi);雄蕊5,內(nèi)藏;花盤環(huán)狀,于子房下腫脹;子房2室,胚珠極多數(shù)。蒴果球形,尿泡狀,環(huán)裂。種子黑褐色,腎形,略扁平。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砂礫地及較干旱的草原、路旁。分布四川、青海、甘肅等地。
【性味】 苦辛,寒,有毒。
①《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辛苦,寒。"
②《青藏高原藥物圖鑒》:"苦,寒,有毒。"
【功效與作用】 《陜甘寧青中草藥選》:"鎮(zhèn)痛消腫。治消化道痙攣性疼痛,瘡毒,癌瘤及皮膚病。"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0.5~1分。外用:煎水洗或酒精浸涂患處。
【附方】 治無名腫毒:馬尿泡一兩。水煎外洗患處,一日三次;或用75%酒精浸泡數(shù)日后外搽患處,一日三次。(《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摘錄】 《中藥大辭典》
|
出自A+醫(yī)學百科 “唐古特馬尿泡”條目 http://www.yibo008.com/w/%E5%94%90%E5%8F%A4%E7%89%B9%E9%A9%AC%E5%B0%BF%E6%B3%A1 轉(zhuǎn)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guān)于“唐古特馬尿泡”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