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小陰地蕨
A+醫(yī)學(xué)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云南小陰地蕨 | 中藥圖典 |
云南小陰地蕨 Yún Nán Xiǎo Yīn Dì Jué |
|
---|---|
別名 | 蕨葉一枝蒿 |
功效作用 | 清熱解毒;止咳平喘。主蛇犬咬傷;乳癰;痄腮;咽喉炎;肺結(jié)核;咳喘 |
英文名 | |
始載于 | |
毒性 | |
歸經(jīng) | |
藥性 | 寒 |
藥味 | 辛、甘 |
【藥名】云南小陰地蕨
【漢語拼音】yun nan xiao yin di jue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Botrypus yunnanensis(Ching)Ching[Botrychium yunnanense Ching]
【科屬分類】陰地蕨科
【主治】蛇犬咬傷;乳癰;痄腮;咽喉炎;肺結(jié)核;咳喘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3000m的雜木林下。
【采收和儲(chǔ)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凈,曬干或鮮用。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西、云南等地。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蕨類植物,植株高20-40cm。根莖短粗,直立,有一大簇較細(xì)長的肉質(zhì)根。營養(yǎng)葉長24-35cm,柄長10-18cm,寬3-4mm,基部托葉狀的苞黑褐色,長約2cm,露出灰白色絨毛,并沿柄向上分布,早落;葉片為五角形,長14-20cm,寬16-24cm,漸尖頭;下部四回羽狀,上部三回羽狀;羽片6-7對(duì),張開,彼此密接,下部3對(duì),有柄,上部的無柄,基部1對(duì)最大,三角形,長10-15cm,寬6-9cm,漸尖頭,基部最寬,同葉軸著生處通常絨毛特多,下部三回羽狀,向上為二回深羽裂;葉脈明顯。孢子葉全長8-10cm,自基部1對(duì)羽片的腋間或稍高處生出,細(xì)瘦,孢子囊穗為圓錐狀,長4-5cm,寬3-4cm,二至三回羽狀,被絨毛。
【性味】甘;辛;微寒
【藥材基源】為陰地蕨科植物云南假陰地蕨的全草
【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出處】《中華本草》
|
出自A+醫(yī)學(xué)百科 “云南小陰地蕨”條目 http://www.yibo008.com/w/%E4%BA%91%E5%8D%97%E5%B0%8F%E9%98%B4%E5%9C%B0%E8%95%A8 轉(zhuǎn)載請(qǐng)保留此鏈接
關(guān)于“云南小陰地蕨”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